從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從“鑿空西域”到聯通萬里,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新疆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由邊陲之地轉變為亞歐黃金通道和我國向西開放橋頭堡。
機遇和挑戰并存。新疆在國際經濟舞臺大放異彩,跨國交易和合作中的法律問題與風險也日益復雜多樣,加強涉外法治建設被提上重要日程。
法治與開放同行。立足“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功能定位、涉外法治工作新職能,新疆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不斷夯實高水平對外開放法治根基。
交流與共進相伴。由自治區法學會、廣東省法學會和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論壇(2025)將于10月30日至31日在喀什舉行,一場思想交融、觀點碰撞、經驗互鑒的“頭腦風暴”就要拉開帷幕。

9月15日,喀什“法智谷”法律服務平臺工作人員向來訪群眾介紹平臺功能及操作流程。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趙書城攝
創新引領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
10月21日,中國—中亞法治文明交流互鑒大會在烏魯木齊舉行。
大會成立“中國—中亞法學教育聯盟”,啟動“中國—中亞人工智能智理樞紐”,發布13個主旨報告,舉行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探索與創新研討會、中國—中亞一流國際營商環境與國際仲裁研討會,凝聚法治共識,深化法治共建。
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新疆持續在推動中國—中亞法治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首屆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論壇舉行。
來自中國與中亞、南亞各國的法律部門官員、法律專家學者、實務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組織代表深入探討交流,一致認為要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這場思想盛宴有力推動了論壇機制常態化,進一步發揮深化共建“一帶一路”法律問題研究、推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平臺作用。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

9月15日,喀什市人民法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人民法庭法官(左)指導群眾在自助立案區填寫申請立案材料。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趙書城攝
新疆堅持立法先行,不斷完善涉外法治體系。相繼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口岸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規,為經營主體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規定,鼓勵自貿試驗區培育和發展專業化、國際化的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商事調解組織、司法鑒定機構、公證機構等法律服務機構;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健全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借鑒國際規則,推進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糾紛解決方式合理銜接;探索建立與境外商事調解機構的合作機制,協同解決跨境糾紛。
奮楫揚帆,法治護航。近年來,新疆以創新的理念、務實的舉措、開放的姿態,構建起具有區域特色的涉外法治體系,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涵養涉外法治人才“蓄水池”——
與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青島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訓中心;
“尚合青年”高水平研修生項目落地新疆;
聘請40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涉外法律服務專家庫,指導9所高校成立新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高校聯盟。
構建涉外法治“生態圈”——
制定《涉全區產品出口企業單位訴訟業務指引》,為企業因適用有關外國法律導致的國際貿易類訴訟提供法律服務;
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和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工作,滿足企業、群眾涉外法律服務需求;
支持中國貿促會設立中亞庭審中心、中亞調解中心,實現服務擴容、觸角延伸;
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廢止不利于高質量發展的9部地方性法規、規章,分兩批次賦予自貿試驗區55項自治區級經濟社會管理事項權限,健全權責清晰、統籌高效的自貿試驗區管理體制機制。

近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法庭干警(左)為辦事人員講解立案流程。通訊員王雅楠攝
多點發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務高地
依托“法院主導、司法行政支持、專業組織參與”的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一起僵持近兩年、標的額約40萬元的合同糾紛案終于“破冰”。近日,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成立的首個民商事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迎來“開門紅”。
新疆自貿試驗區自2023年11月1日正式掛牌以來,為新疆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注入強大動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對外開放向前推進一步,涉外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
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喀什“法智谷”、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三大平臺實體運作、協同發展,形成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涉外法律服務集群。
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緊盯企業跨國經營中產生的商事爭端審判時間長、程序繁瑣困境,構建“爭端爭議—受理分流—商事調解+商事仲裁—司法審判”“一站式”全過程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實現涉外法律服務集約化和專業化。
喀什“法智谷”法律服務平臺線上整合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法律、案例、機構、律師等全量數據,企業可隨時進行信息咨詢、法律查明;線下引入檢察服務中心、巡回法庭、行政復議室、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等多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設立涉外企業法治體檢中心,為涉外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化解涉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矛盾糾紛。通過制定跨境貿易法律適用指引與投資負面清單,填補商事慣例空白,打造法律風險預警、資產保全立體防護網絡。
依托法務區建設,各功能板塊在“涉外法治”新賽道上競逐起勢,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吸引外企“走進來”,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落地見效。
今年3月20日,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法庭揭牌成立,敲響“第一槌”——對一起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糾紛案全面審查,正確適用法律,當庭宣判,依法支持原告外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2024年3月,深圳國際仲裁院喀什分院受理首宗仲裁案,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僅用53天便對一起國際貨運代理合同糾紛仲裁結案。
去年底,哈薩克斯坦籍客商阿某拖欠中方商戶戴某1004000堅戈(哈薩克斯坦貨幣)貨款。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人民法庭依托中哈聯合糾紛化解平臺,由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涉外特邀調解員等組團調解,促成雙方達成和解。
法務區已成為新疆涉外法治建設的亮麗名片,交出一份“硬核”成績單。截至目前,三大法務區已入駐各類機構72家,線上“云入駐”88家法律服務機構,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2935件,提供涉外公證2377件,仲裁解決爭議標的額超19.5億元。

9月20日,吐爾尕特口岸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來訪群眾答疑解惑。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趙書城攝
專業護航推動對外開放浩蕩前行
9月18日,在吐爾尕特口岸涉外法律服務中心,經過工作人員雙語調解,一起運費糾紛得以化解,供貨方向外籍貨車司機承諾分期付款。
吐爾尕特口岸是我國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各國的重要樞紐。今年8月,烏恰縣司法局聯合有關部門,在吐爾尕特口岸建立涉外法律服務中心,為往來中外人員提供“一站式”解紛服務。該中心自運行以來,共化解21件矛盾糾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新疆政法機關立足職責使命,在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司法實踐中,展現政法擔當——
新疆司法行政機關梳理中亞五國法律制度,形成投資指引與風險應對方案,為企業跨境投資貿易提供清晰的法治指引,有效降低“走出去”的法律風險。開展法規規章清理工作,掃除制約開放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新疆檢察機關服務“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統籌全區26個沿邊口岸檢察院建立橫向交流協作機制,在全國率先實現與海關緝私局建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全覆蓋,持續做好沿邊口岸檢察工作。
新疆法院系統不斷推動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提升涉外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力,為“一帶一路”核心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9月,在霍爾果斯國際客運站外國人管理服務站,民警向游客提供法律咨詢。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王晨攝
新疆公安機關實施更加便利的外國人入境政策,在烏魯木齊建設全疆首個移民事務服務中心(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推動17個業務辦理事項、16個涉外服務事項集中進駐。拓展個人口岸簽證業務,為急需來新疆從事訪問交流、商貿合作、投資創業、探望親屬及處理私人事務的外籍人員提供申辦口岸簽證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全疆口岸常態化提供“預約通關”“延時通關”等便利服務措施。
一項項務實舉措,一次次交流與合作,為新疆涉外法治建設持續注入新動能。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依托“一學院兩基地”(國家檢察官學院新疆分院及中亞國家司法合作交流基地、中亞國家司法檢察研究基地),搭建“立足新疆、輻射全國、聯動周邊”的涉中亞國家檢察合作交流平臺。
兵團司法局先后與兵團法學會、兵團外事辦、自治區司法廳聯合舉辦涉外法治能力提升培訓班,多次組織律師外出研學交流,開展涉外法律業務合作。兵團律師協會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與戰略合作伙伴簽訂兵團中亞涉外法治實踐基地合作協議,該基地落地中亞國際仲裁法院。
昌吉回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昌吉州外貿企業涉外貿易糾紛應對指南》,聚焦涉外貿易糾紛的常見問題,提供實用的法律建議和操作指引。
阿拉山口市司法局聯合新疆律師協會國際業務與“一帶一路”法律專業委員會等部門,組建“一帶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專家庫,打造口岸涉企涉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
兵團第十二師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打造圓桌仲裁庭,引進南京仲裁委設立聯絡點,與中亞國際仲裁法院、世界仲裁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轄區涉外企業提供精準優質仲裁服務。
…………
看見世界,邁向世界,連接世界。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新疆,勇立潮頭再出發。
(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