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 今年以來,吉林省司法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錨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目標,以創新模式夯實法治根基,以改革舉措提升執法效能,以暖心服務回應群眾期盼,推動全面依法治省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吉林全面振興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法治政府建設步履堅實
吉林省司法廳始終將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堅持以“黨建紅”引領“法治藍”。舉辦“吉林司法行政大講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輔導講座,進一步激勵引導全省司法行政干警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銳意進取、擔當作為。建立《吉林省黨政主要負責人年度述法評議工作暫行辦法》,推動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在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中,集安市、遼源市2個地區和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3個項目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項目),獲評數量為東北三省一區之首。
堅持以“制度尺”規范“權力行”。加快推進“小快靈”立法,實現政府立法質量和效率并重并進。出臺《吉林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吉林省重大行政決策過程記錄和材料歸檔管理辦法》等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率達100%。強化行政行為源頭治理,累計事前審查行政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和其他法律事務1600余件。
堅持以“服務暖”回應“民心盼”。全面部署“在線復議”工作,暢通行政復議渠道,構建“復議+調解+訴訟”全鏈條行政爭議化解體系。2025年上半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復議申請3155件,同比增長1.2倍,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凸顯。
司法行政領域改革全面深化
今年以來,吉林省司法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全面深化司法行政領域改革,堅持多措并舉、重拳頻出。

高質量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印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推進群眾身邊具體實事、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開展領導干部包案推動重點問題糾治、強化十項措施深入推進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5個文件,明確重點整治6個方面18類78項問題,細化四個階段6個具體實施步驟。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全省入企入戶檢查次數11.77萬次,相比去年同期減少5.28萬次,檢查發現問題率提升90.29%,各類經營主體總數達312.6萬家,新登記經營主體34.3萬家,行政罰沒款收入同比降低7531萬元;實地走訪98家企業,召開各類座談會29場,參加人數295人,聽取企業與群眾專項行動意見189人次,發放并收回調查問卷259份,企業滿意度100%;以“四不兩直”方式到13個中省直部門和全省各市(州)及所轄41個縣(市、區)、138個行政執法部門,對專項行動推進情況進行實地監督指導。6月下旬,司法部指導組到我省調研指導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并到長春、吉林、遼源、白城等地進行實地檢查,對我省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全面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積極推動《吉林省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條例》立法工作,對鄉鎮和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的主體、事項、程序、制度、保障等方面進行規范,進一步明確綜合行政執法事項,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完善基層治理方式,細化法制審核制度,理順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機制,夯實綜合行政執法保障體系,規定基層司法所協助監督職責,統一鄉鎮和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文書格式,著力破解鄉鎮和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的難點和堵點問題,推動改革在法治框架內運行。
推動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開展吉林市松花湖區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創新實踐,著力解決松花湖管理條塊分割、職責分散、多頭執法問題。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省政府批轉的《吉林市松花湖區域相對集中處罰權事項清單》先后作出了五次修改,細化增加114項、合并21項、刪除18項,行政處罰事項由原來的343項調整為418項,依法賦予了吉林市松花湖管理局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分行政處罰權。這是我省自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實施以來,首次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進一步優化了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提升了行政執法效能,提供了借鑒意義和樣本參考。

健全行政執法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銜接機制,組織起草《吉林省行政執法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工作銜接辦法》,緊盯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十類移送情形,健全了精細化聯絡對接機制、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實時化信息共享機制、協同化案件會商機制、規范化問題處置機制等五項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協同發力,確保行政執法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同頻共振,推動構建銜接順暢、運行規范、協同高效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自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共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問題線索225條,進一步提升了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效能,有關工作做法得到司法部高度認可。
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5月26日,吉林省“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企業家座談會在省司法廳召開。參會部門分別從實際出發對本次專項行動進行了介紹和部署,吉林省普法講師團成員代表作了表態發言,企業家代表從經營實際出發提出中肯意見,為開展好專項行動提供了新思路、豐富了新路徑。

目前,省司法廳聯合省直相關部門,在全省開展“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聯合推出“八項舉措”,廣泛開展“同心法律助企行”活動,持續建強標志性媒介“虹廳發布”、數據駕駛艙、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法治護航品牌,創設吉林普法形象IP“春曉法”,利用新技術、新媒體進行“精準普法”,將法治宣傳的乘數效應轉化為法治、智治、德治融合發展的指數效能,積極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開展各類涉企主題法治宣講活動2000余(場)次、覆蓋企業管理人員8.2萬余人(次),開展線上云講(課)堂3.8萬余(場)次、流量達680萬余人(次),為企業發放推送各類法律政策普法宣傳資料600萬余份(條)。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趨完善
“16個月內130通電話,幫助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你們辛苦了!”在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聯合運行管理中心,居民王女士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此前,王女士借給朋友17萬元,到期后借款人一直拖延不還。經過維權勝訴后,王女士卻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沒有財產。這樣的情況讓王女士不知所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撥打了省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積極配合執行人員查找財產線索。”“查查被執行人是否有轉移財產的行為。”熱線那頭,總有悉心提供建議的律師聲音。最終,在52位接線律師的接力指導下,這起糾紛得到解決。
為破解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優質法律服務資源相對集中等難題,省司法廳統籌合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與省內各市(州)聯合共建公共法律服務“省市一體化”新型運行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整體提升。截至目前,已有效整合省內1.6萬余家法律服務機構、7.2萬余名法律服務人員,組建起一支專業強大的公共法律服務隊伍。通過全省1014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實現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涉外法治工作創新發展
今年以來,吉林省司法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部署要求,將加強涉外法治工作納入全面依法治省年度工作重點持續推進。
4月份,先后籌備召開全省涉外法治工作推進會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年度會議,提請出臺《吉林省關于加強涉外法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圍繞“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制度體系、提升執法司法效能、增強服務能力和強化人才培養”5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努力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7月份,正式組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涉外法治協調小組,出臺《中共吉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協調小組工作細則》,為推進全省涉外法治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7月18日,吉林省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延邊)在琿春市揭牌。中心整合優質法律資源,持續完善服務功能,圍繞涉外合同審查、涉外糾紛調解、涉外公證等需求,組織專業律師、公證員、調解員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法律服務機構的協作,助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
司法行政改革的每一項舉措,都是對人民期待的深情回應;法治政府建設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對吉林全面振興的更好保障。新時代新征程,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正以良法善治為筆,以實干擔當為墨,奮力書寫以高質量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的吉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