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你好,這里是‘丁丁熱線’……”9月18日,一陣急促的鈴聲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響起,檢察官周宗明立即接起電話,原來是學生家長咨詢法律問題。
給家長耐心釋法后,周宗明笑著向記者介紹起“丁丁熱線”(0951-5927261)的“前世今生”。
“丁丁熱線”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老王熱線”,作為一條專職于青少年維權的熱線,一度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指路明燈。2023年,在全面傳承“老王熱線”的基礎上,將其更名為“丁丁熱線”,并在轄區95個社區(村)投放“丁丁熱線”維權工作牌,以薪火相傳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說起這條熱線,暖心事可有不少!”檢察干警何苗接過話頭,講述了因一通電話牽出的救助故事。
2024年冬天,轄區虎女士打來電話,訴說孩子因家庭變故和戶籍問題無法入學。原來,虎女士和丈夫先后養育了3個孩子,但一直未辦理結婚證。2023年,兩人感情破裂,虎女士外出打工,3個孩子跟著父親生活。不久后,小龍父親因涉嫌犯罪被外地司法機關羈押,致使3個孩子無人看顧。檢察官核實后,將3個孩子協調送至民政部門臨時照料,又協調民政部門幫助母子4人辦理低保。
期間,檢察官發現,由于小龍是非婚生子女,也沒有出生證明,父親還在外省羈押,辦理低保、入學等均遇到困難。檢察官并未放棄,通過跨區域協調,征詢小龍父親關于小龍戶籍辦理的意見后,聯系當地公安機關幫助采集其血液樣本,委托鑒定機構做了親子關系鑒定,并協調小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經過4個月的持續跟進,永寧縣檢察院推動協調2省4地16個部門共同努力,幫助小龍實現了上學夢。

溫暖從未止步。永寧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該案后,又構建了無戶籍未成年人保護大數據監督模型,精準發現無戶籍未成年人保護線索9條,推動有關部門為9名未成年人辦理了戶籍登記。
“這條‘丁丁熱線’真是未成年人的‘保護線’!”聽完暖心的故事,看到墻上掛著的虎女士和孩子們送來的錦旗,記者禁不住感慨。
檢察官周宗明說:“在接聽熱線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展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和情緒撫慰等服務,收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線索,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立體的綜合司法保護。”
截至目前,“丁丁熱線”累計接聽法律咨詢2500余個,解答法律問題2000余個。通過多部門聯動,為30余名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綜合救助,幫助10余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園。“丁丁熱線”還深入社區、學校開展服務,累計覆蓋群眾和師生超萬人,開展法治宣傳活動70余場。

這不,當日下午,“丁丁熱線”檢察官便在永寧中學給孩子們上了一堂主題為“法律盲盒大挑戰——守護青春不‘踩雷’”的法治公開課。
現場,不停閃爍的“法律盲盒”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每個盲盒內都藏著一道法律問題,涵蓋校園安全、網絡權益、家庭保護等內容,題型包含選擇題、判斷題和情景問答題。
“小明在網上被人辱罵,對方的行為屬于什么?”“發現同學攜帶危險物品該怎么辦?”同學們隨機抽取盲盒,答對問題即可獲得文具、貼紙等小獎品。未檢檢察官在一旁實時解答,將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們在游戲的同時學會了法律知識。

“原來網絡造謠要負法律責任!”“遇到校園欺凌我知道該怎么保護自己了!”孩子們的一聲聲驚呼讓檢察官欣慰不已。
“停!這樣處理不對!”在“情景模擬快閃劇場”環節,檢察官和志愿者們通過夸張演繹“手機借走不還”“網絡謠言風波”“校園欺凌”等常見場景的錯誤應對方式,引發孩子們的熱烈討論。當看到“被欺凌者”默默忍受、“造謠者”肆意傳播謠言時,孩子們主動上臺演繹正確做法,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檢察官總結出“保留證據、及時求助、合理維權”等法律技巧,讓孩子們學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