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四五”平安建設交出高分答卷
群眾安全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三
走出經濟上行與案事件下行雙曲線
10月27日下午,浙江省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亮出“十四五”時期平安浙江建設成績單。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并介紹相關情況。

省委政法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張建明介紹,“十四五”時期是平安浙江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五年。五年來,全省較好實現了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協同、平安幸福與民生改善共進,持續走出了經濟上行和各類案事件下行的雙曲線。2020年至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總量下降27.88%,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5.74%、52.90%,群眾安全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三。浙江被公認為全國最具安全感、司法文明指數最高的省份之一。
聚焦民生關切提升平安成色
“群眾盼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浙江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開展掃黑除惡、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整治“黃賭毒”等專項治理行動。2021年至2024年,全省累計破獲電詐案件8.22萬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2.1萬名,追贓挽損47.82億元,緬北果敢明家等重大電詐專案依法審結,形成有力震懾。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已成為全國命案發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2024年每十萬人命案發生數比全國平均數低17.05%。
創新安保機制護航重大活動
浙江創新常態化除險保安機制,出臺全國首個《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第三方服務規范》地方標準。五年來共完成評估5萬余件,相關決策事項無一發生涉穩事件。在重大活動安保中,創新推出“智能、無感、動態、和諧”模式,推行“無感”查控、省內“24小時最多檢一次”等舉措,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2024年,全省平穩舉辦各類大型賽事及交流活動1380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
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浙江一體推進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出臺《浙江省平安建設條例》《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風。圍繞建設“創新浙江”與“高能級開放強省”,制定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13項重點任務清單,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有效壓縮行政檢查頻次。目前,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當事人主動選擇到浙江法院解決糾紛,浙江成為國際商事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五年來,全省公平競爭環境滿意率達95.9%,行政執法滿意度位列全國第一。
新時代“楓橋經驗”煥發生機
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完善“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五年來,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655萬余件,一審民商事案件結案數396萬件。各地涌現出“諸暨紅楓義警”“桐鄉烏鎮管家”等一批平安志愿者品牌,打造了“村社智管家”“浙里興村治社”等應用場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更加鞏固。全省近五年連續位居平安中國建設考核前列,11個設區市全面通過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國試點驗收。
數字賦能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浙江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高質量完成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提質增效全國唯一試點任務,推動全省刑事案件辦案時限下降29.4%,執法司法問題源頭發生率下降35%以上。“檢察+”協同共治平臺、“公安大腦”、“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等數字化場景持續深化,“浙江解紛碼”“移動微法院”“浙里快處”等應用獲得群眾廣泛好評,浙江數字法院建設成為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