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在家門口的綜治中心,一次就拿到了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日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即將退休的趙某因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權益受損。而綜治中心的高效調解,讓她眉頭舒展,省去奔波之苦。這樣暖心高效的故事,在綜治中心每天都在上演。
從“多頭跑”到“一站清”,群眾維權不再難
過去,群眾遇到勞動爭議,往往要跑企業、勞動監察、仲裁等多個部門,費時又費力。如今,師市綜治中心整合資源,打造“一站式”矛盾調解平臺,群眾只需“進一扇門”,即可享受從受理、調解到裁決、送達的全流程服務。

當接到距離退休僅剩3個月的趙某的申請后,綜治中心立即指派經驗豐富的調解員精準介入。
調解員采用“背對背”溝通方式,迅速鎖定爭議焦點。一方面向勞動者細致講解法律對退休人員的特殊保護規定,另一方面向企業闡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風險。經過多輪協商,雙方達成和解,企業支付賠償金,仲裁院當場出具調解書,全程高效順暢。
從“耗一年”到“幾天辦”,交通事故糾紛快速化解
市民馬某曾為一場交通事故維權奔波一年多。2024年6月,他騎電動車被轎車撞傷,雖然交警認定對方全責,但司機和保險公司互相推諉,賠償遲遲不到位。

今年9月,馬某來到綜治中心。調解員迅速梳理案件材料,分頭與司機、保險公司溝通。調解員一方面向司機講清民法典規定的責任,另一方面與保險公司逐項核對賠償標準。短短幾天,三方達成協議,馬某拿到15萬余元賠償。
“群眾的事等不起、拖不得!”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張亮說:“我們堅持快介入、快梳理、快調解,不讓群眾跑長路、耗時間?!?/p>
從“兵地隔閡”到“聯合調處”,矛盾糾紛也能和氣化解
在102團,職工老劉的油葵地被幾十峰駱駝啃食,損失不小。駱駝主人是烏魯木齊米東區的牧民阿某,雙方因賠償金額爭執不下。

綜治中心迅速啟動兵地聯動機制,聯合米東區柏楊河鄉組成調解組,邀請農業技術員、畜牧干部現場評估損失。調解員分頭做工作,既引導老劉理解牧區實際,也幫助阿某認識責任。經過五天協調,雙方達成賠償協議,握手言和。
“這起糾紛能快速化解,靠的是兵地‘一盤棋’機制?!睆埩琳f:“我們堅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糾紛共解,確保兵地群眾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調解服務?!?/p>
“楓橋經驗”落地生根,速度與溫度并重
這些案例的背后,是師市綜治中心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通過整合仲裁、調解、司法等力量,構建起“多元共治”的糾紛化解格局,既講效率,也重溫度。
“調解不是簡單判對錯,而是要法理情融合,引導雙方從對立走向合作?!睆埩琳f。無論是勞動爭議、交通事故,還是兵地糾紛,中心都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從勞動爭議到交通事故,從兵地糾紛到鄰里矛盾,師市綜治中心正成為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暖心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