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天氣略帶寒意,陽光透過云層灑在戈壁上,構成一幅溫暖而寧靜的畫面。
從額濟納旗城區向西北行駛,車窗外的景色由綠漸黃。穿過沙丘、跨過戈壁,導航上叫“馬鬃山”的地名終于出現。
這里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最西部的一個蘇木,地處內蒙古、甘肅交界,在方圓1.7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40余戶人家散居其間。就在幾乎看不到人影的戈壁深處,有一處藍白相間的院落格外醒目——那是馬鬃山邊境派出所。所長寶音納,已經在這里堅守了7年。
快遞入村
3000個快件的“警郵接力”

馬鬃山邊境派出所地處中蒙邊境一線,轄區信號盲區多、牧民們居住分散。在這個距離額濟納旗城區310公里的地方,就連收發快件,都成了牧民們的“心頭事”。
寶音納說,過去,郵政投遞快件僅能抵達蘇木所在地,牧民取件須驅車往返,就連好不容易學會網購的老人,也常因收不到快件而煩惱。遇上大風或降雪天氣導致快件滯留,急需的藥品和生活物資等不能及時送達也是常事。
“一定得讓快遞送到家,不管多遠。”為了解決牧民們的困難,2021年,寶音納經多方咨詢、協調,牽頭組建“警郵便民轉運隊”,制定“郵政送件到蘇木、民警接力送上門”的流程,還立下“獨居老人包裹優先送”的鐵規矩。過去幾年,派出所累計為牧民群眾派送快件3000多件,代寄物品800余次。
“民警們不僅給我們送快件,還幫忙買菜帶藥、查看水電、添補柴火,城里面的服務便利,我們都享受到了。”字里行間,滿是牧民們的感激之情。
科技助力
無人機點亮牧民生活

“用你這小玩意真能找到羊?”看著寶音納搗鼓著手里的黑盒子,牧民格西格道格陶起初半信半疑。說話間,一臺無人機升上了天,幾分鐘后,屏幕上就出現了許多移動的白點。
“來,過來看,這些就是你的羊。”
格西格道格陶湊近一看,立即瞪大眼、摸著后腦勺憨笑道:“哎呀,看得可真清楚!”
“無人機是個好東西,我一個人會可不行,要讓更多的牧民當‘飛手’。”2020年,寶音納自學無人機操作后,便將技術帶到牧區,幫助牧民學習和使用無人機。

如今,無人機放牧讓馬鬃山蘇木的牧民每年省出三分之一的人工成本,牲畜走失率下降90%。針對牧區“無網”困境,他多次對接移動公司,帶技術人員翻山越嶺排查盲區,推動80%的牧民家里通了網絡。
“孩子們放假能視頻聊天,曾經‘無聊’的牧區,成了舍不得離開的家園,挺好。”寶音納笑著說。
智能管控
筑牢邊境線上的“智慧堡壘”

馬鬃山邊境派出所周邊礦點多、流動人口密集,偷挖盜采一度成為治理難點。“過去巡邊全憑‘硬跑’,如今有了科技助力,守邊有了‘天眼’,管控又快又準。”這是民警們對邊境治理的直觀感受。
2023年,派出所組建成立“大漠無人機警隊”,通過航拍、航巡等飛行作業,讓邊境管控實現“空中覆蓋”。在此基礎上,寶音納牽頭搭建“巡邊平臺”,整合轄區礦點信息、流動人口數據等各類資源,實現智能預警、精準調度。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計推送預警信息上萬條,成功勸返誤入邊境人員100余人,抓獲逃犯8名,破獲偷挖盜采等相關案件6起。科技已然成為邊境線上的“智慧眼睛”,既守住了國門安全,也護好了牧民的安寧生活。

快遞進家、網絡覆蓋、無人機巡邊
阿拉善戈壁“民生三件套”
讓邊境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一份穩穩的幸福
一份守護的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