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么也要收下!我們遇到過不少事、不少人,就數你們最認真、最貼心!”
這段質樸而暖心的對話,發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十五團司法所工作人員與職工群眾之間。言語之中,流淌著濃濃的信任,也映照出司法所工作人員為民辦實事的初心。
五顆蘋果映民心

“不收錢,我自己種的蘋果總能收吧!”
深秋的陽光,為四十五團的土地鍍上一層暖金。一位女職工騎著電動車,載著兩箱格外醒目的紅蘋果,駛進了司法所大院。歲月的痕跡刻在她的面龐,目光卻分外堅定。她執意要將這份沉甸甸的心意,送給這里的干警。
這份質樸謝意的背后,是一段被圓滿化解的煩心事。時間追溯到一年前,團里兩名職工將辛苦種出的香梨售出后,貨款卻遲遲沒有著落,遠在烏魯木齊的收購方屢屢聯系未果。無奈之下,他們抱著最后希望走進司法所。干警第一時間介入,通過電話展開遠程調解,他們耐心傾聽,以法為據,以理服人,最終成功追回了2.4萬元貨款。群眾的盛情難卻,推辭不過,干警們破例收下了5個蘋果。那一顆顆紅蘋果,恰似一顆顆赤誠之心,映照出職工群眾對“司法為民”最真誠的認可。
八個小時解民憂

“真沒想到,一天工夫就要回了血汗錢!”
紅蘋果的溫情還在傳遞,另一場爭分奪秒的調解已拉開序幕。
11月2日,喬某等13名筑路工友因12萬元工資被拖欠,多次與雇主蔣某交涉無果,眼看秋冬來臨,家庭生活開支捉襟見肘,心急如焚的工友們走進四十五團司法所求助。
接到申請后,司法所組織調解員當即啟動“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機制,將這起欠薪糾紛列為重點調解案件。一邊安排專人安撫工友情緒,逐一對接梳理每個人的記工單、工作量,把薪資明細核算得一清二楚;一邊聯系雇主蔣某,深入溝通核實資金周轉情況與核算分歧。面對雙方爭議焦點,調解員化身“專業賬房”與“普法使者”,既結合《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亮明法律紅線,闡明欠薪的法律責任與社會影響,又如實轉達工友們的生活困境,用情理兼顧的溝通打破僵持局面。
晝夜攻堅——厘清賬目、分頭溝通、釋法明理,全程僅用8小時便促成雙方達成協議。欠薪于當日全額到賬,工友們臉上的愁云終于散去。
一面錦旗跨兵地

“我是專門從麥蓋提縣過來的。”
司法的溫度從不設界限。10月15日,麥蓋提縣某農資店經營者鮑某專程趕來,將一面錦旗送至45團司法所。
原來,他曾因兩噸肥料的貨款糾紛寢食難安——沒有單據、沒有影像,連卸貨地點都記憶模糊,只有一個客戶名字與電話。出乎他意料的是,45團司法所立即啟動兵地聯調機制,與麥蓋提縣吐曼塔勒鄉司法所聯動協作,在兩地同步展開調查。
工作人員細致梳理線索,在面對購貨方的含糊其辭時,耐心求證、積極引導,最終購貨方厘清事實,主動結清了款項。這面跨越兵地的錦旗,見證著法治力量如何消融隔閡。今年以來,45團司法所通過兵地聯調機制已成功化解跨區域糾紛40余起,涉案金額達120余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