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的今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九師檢察機關持續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以法治利劍守護綠水青山,筑牢美麗團場的生態屏障。
近日,額敏墾區人民檢察院通過精準制發檢察建議,成功督促相關責任團場依法全面履行生態環境治理職責,讓一片曾堆積逾千平方米各類垃圾的受損土地重煥勃勃生機。

事件起因于一次高效的科技賦能實踐。額敏墾區人民檢察院干警在運用無人機開展常態化巡林工作時,通過高空視角清晰發現,一片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被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肆意侵占,如同健康的肌體上烙下觸目驚心的“傷疤”,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風貌。

無人機航拍技術迅速固定了現場狀況,形成了直觀、精準的關鍵證據鏈。經嚴密調查核實后,額敏墾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及時向涉事團場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明確提出三項核心整改要求:一是立即徹底清除現存全部垃圾;二是對轄區類似環境隱患開展全面排查與專項整治;三是強化生態保護普法宣傳,提升職工群眾環保意識。
團場黨委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立即部署整改行動。十天內清理各類垃圾3.67噸,完成50余畝土地的平整與復墾工作。同時,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召開職工大會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生態環境法治教育,有效引導職工群眾共同參與美好家園建設。更著眼于長遠,計劃在此番整治后的土地上科學種植果樹花草,積極探索生態修復與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此案中,檢察機關借助無人機的運用,有效提升發現線索能力、固定證據效率。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職能部門依法履職,整改前后的變化獲職工群眾點贊。檢察建議既推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也凝聚起司法與行政協同保護的工作合力,為美麗團場建設注入檢察力量。
本案的成功辦結,凸顯了現代科技手段對提升法律監督效能的倍增作用。無人機巡查不僅大幅提升了公益訴訟線索的發現能力,更確保了取證工作的客觀與高效。而檢察建議的精準推送,則有效激活了行政主體的履職動能,形成了司法監督與依法行政協同發力、共護生態的良好局面。整改前后發生的巨大變化,贏得了職工群眾的廣泛認可與贊譽。
碧空如洗,綠意盎然。檢察守護,正以如此具體而微的方式,融入這片土地的肌理,見證著法治與生態的和諧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