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勞動合同爭議到工傷賠償糾紛,從薪資待遇協商到社保權益保障,涉企矛盾如何高效化解?西寧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給出了“調解答案”。西寧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錨定服務助企、優化營商環境目標,將人民調解的“柔性力量”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硬核支撐”。一組數據見證成效:今年以來,1357件涉企糾紛成功化解,1714萬元權益得到維護,調解成功率為93.2%,讓法治成為西寧市營商環境最鮮明的底色。

扎根在企業最需要的地方
企業在哪里,調解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西寧市人民調解的觸角正以“毛細血管”般的密度,滲透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小微企業的日常經營糾紛,到工業園區的合同爭議;從傳統制造業的勞資矛盾,到新業態領域的用工難題,始終精準對接企業最迫切的需求,讓法治服務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為讓調解服務真正“觸手可及”,西寧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不斷織密企業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構建起覆蓋廣泛、層級清晰、運轉高效的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西寧市已建成企業人民調解組織224個。其中涵蓋國企調委會24個、民企調委會100個、商會調委會35個及其他類型調委會65個,786名人民調解員組成專業服務隊伍,服務于各大中小企業。這支隊伍中,既有精通法律的專業人士,也有熟悉行業的經營骨干,更有擅長溝通的調解能手。他們以專業為基、以溫度為魂,搭建“人民調解+多元解紛”平臺,打破服務壁壘,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讓企業遇糾紛時“找得到人、解得了難”,切實感受到法治服務的便捷與溫暖。
把準企業糾紛“脈搏”
化解糾紛,貴在精準;精準施策,必先知“癥”。
西寧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作為涉企矛盾糾紛化解的核心,通過“日常排查+重點研判”雙重機制,精準捕捉企業矛盾糾紛的難點,把準矛盾糾紛的“脈搏”與“癥結”。
在日常工作中,調解組織定期深入企業開展走訪排查,與企業負責人、職工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勞動關系動態,實時掌握潛在的矛盾隱患。在重點時間段、重點領域,如節假日前后、企業裁員重組期間、產業鏈上下游銜接關鍵節點,組織開展專項研判,分析糾紛易發多發的原因、類型及趨勢,提前制定應對預案。
凡是企業發生的勞動合同、工資薪酬、社會保險、工傷認定、休息休假及經濟補償賠償等方面的矛盾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堅持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介入,選派經驗豐富的調解員到場,全面掌握矛盾糾紛的動態信息,耐心傾聽雙方當事人訴求,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糾紛演變成大問題。經過長期實踐,西寧市已形成具有鮮明企業特色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成功打造出有影響力、有公信力的“企業楓橋”服務品牌,人民調解已成為化解經濟領域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主力軍”。

精準定制化解糾紛“良方”
涉企矛盾糾紛類型多樣、情況復雜,“一刀切”式化解難以見效。西寧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聚焦企業需求痛點,創新推出“靶向調解+多元服務”模式,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糾紛量身定制“精準良方”,讓調解服務既有針對性,更顯實效性,為企業發展掃清障礙。
勞動爭議是企業經營中的高頻痛點,也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駐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調解室靶向發力,專門推行“快立、快調、快結”工作機制,將情法交融貫穿調解始終。調解中,工作人員以“一杯熱茶、一張笑臉、一個典型案例”拉近距離,用“面對面溝通、背靠背說理”的方式巧解分歧,讓劍拔弩張的勞資矛盾在平和氛圍中得到妥善解決。今年1月至10月,通過這一機制成功調解勞動合同、工資薪酬、工傷認定等矛盾糾紛227件,用實際行動守護勞動者的“錢袋子”,幫助企業緩解勞資關系壓力。
針對合同糾紛等商事領域矛盾,人民調解組織秉持“法理兼顧、促成共贏”原則,緊跟數字化發展趨勢,大力推行“線上+調解”模式。通過微信、視頻等便捷方式搭建遠程“連心橋”,當事人無需奔波,可在線上完成溝通協商、協議確認等全流程操作,電子調解文書一鍵送達,真正實現“零跑腿、高效率”化解矛盾糾紛。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更為異地經營企業節省時間成本,讓調解服務突破時空限制,為企業發展提供更便捷的保障。
潮涌夏都,法治為基。展望未來,西寧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緊扣企業發展需求,聚力提升矛盾糾紛調解質效,持續擦亮涉企多元解紛“法治名片”。用專業守護企業權益,以高效破解發展難題,讓企業在西寧市安心創業、聚力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寫下堅實的法治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