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鷹隼、禿鷲……這些馳騁草原、翱翔藍天的高原精靈,如今有了更多的“守護者”。今年以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攜手多部門,聯動熱心群眾,開展13次緊急救援行動,成功解救13只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經專業照料與科學養護,這些生靈已陸續重返自然,而這一連串溫暖救援,正是共和公安“平安原野”專項行動守護高原生態的生動縮影。

筑牢“第一防線”
每一次野生動物的成功獲救,背后都藏著群眾及時發現與暖心守護——這道由群眾撐起的“第一防線”,成為共和縣野生動物保護最堅實的底色。
初春時節,共和縣鐵蓋鄉的草叢里,一只腿部骨折的灰鶴低垂著腦袋,在枯草中艱難掙扎。路過群眾發現后,當即撥通共和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報警電話。接到報警后,環食藥偵大隊民警火速趕往現場,及時查看灰鶴身體狀況進行治療,助其驅散寒意、補充體力。
盛夏的214國道旁,一場跨越百公里的救援溫情上演。一名河南省籍游客駕車途經時,發現一只腿部流血的禿鷲蜷縮在草原上,游客小心翼翼將其放置車內,隨后驅車200多公里,專程將它送到共和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讓受傷的禿鷲得到專業救治。
深秋的青海湖畔,一名牧民群眾在草場發現了翅膀被折斷的大鵟。擔心隨意挪動會造成二次傷害,牧民群眾急忙脫下身上的外套,輕輕將大鵟裹住,第一時間撥通了共和縣公安局二郎劍派出所的電話。
無獨有偶,村民還偶遇山間落單的馬鹿幼崽,擔心幼崽遭遇天敵,便靜靜守在原地,直到民警趕到才放心離開。從往來游客到草原牧民,從山間村民到普通群眾,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伸出援手,為高原上的生靈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
搭建“綠色通道”
每次接到群眾求助后,共和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與轄區派出所民警、輔警立刻啟動快速響應機制,針對不同野生動物的習性“量身定制”救助方案。面對警惕性極高的鷹隼,民警會用柔軟的布巾輕輕蒙住它的眼睛,避免其因應激反應撲騰受傷;照料骨折的大鵟時,特意將鮮肉切成小塊,方便它吞咽消化,每一個細節都藏著對生命的敬畏。
為了讓救助更專業、更高效,共和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主動牽線,與共和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西寧市野生動物繁育中心搭建“生命綠色通道”。遇到受傷嚴重的野生動物,第一時間移交繁育中心,由專業人員開展傷口縫合、骨折固定等精準治療;若是受輕傷的鳥類,待其傷勢好轉、體力恢復后,民警會專程挑選適合的野外開展放歸,確保它們能順利適應自然、重返家園。截至目前,13只獲救的野生動物已全部成功回歸自然。

守護高原生態
“大家可別小瞧這些生靈!禿鷲能清理草原腐食,大鵟專吃嚙齒類動物,它們都是守護草原的‘生態衛士’,少了誰都不行!”每一次救助現場,都會變成一堂生動的生態保護課。
今年以來,共和縣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民警、共和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工作人員會結合野生動物救助案例,為群眾講解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現場也會反復叮囑:“遇到受傷動物不要驚慌,第一時間報警求助才是最靠譜的選擇!”
普法宣傳從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將生態保護意識融入群眾日常的暖心實踐。共和縣公安局讓守護自然的理念深植牧民群眾心中,而這份守護從未止步。自“平安原野”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共和縣公安局不僅聚焦野生動物救助,更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案件打擊、生態保護宣傳等工作,從源頭遏制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從群眾的溫暖援手到部門的專業聯動,從個案救助到系統守護,共和公安以點滴行動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讓高原生態底色愈發鮮亮。
共和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持續深化“平安原野”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警民聯動、部門協作的生態保護機制,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宣傳力度,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高原生態守護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