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服務這么多年,不能說換就換!”“可業主們對你們有意見,我們新選出來的憑什么不能接?”今年8月,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某小區陷入物業“新老交替”困局:兩家物業公司互不相讓,引發業主不滿。就在矛盾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劉家堡派出所把新老物業公司代表、小區業委會成員請進了“家事直說站”,與社區民警、專業律師和退休“老警官”調解員圍坐一堂,經過三輪協商,最終達成各方都認可的方案。更令業主們欣喜的是,這次調解還催生了“物業工作與費用共商共議”長效機制。這場糾紛不僅在48小時內圓滿化解,還推動了社區治理機制的優化。其實,這是蘭州公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警務工作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
專業筑基:
鍛造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者

調解矛盾糾紛(圖/ 張軍揚)
今年以來,蘭州市公安局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深入實施“楓警計劃”,聚焦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和培育基層民警綜合素質,通過系統化培訓、實戰化演練、精準化考核,著力打造一支既懂業務又善治理的公安鐵軍。
9月初,蘭州公安“黃河楓警”治安數據建模科創比武激戰正酣,來自基層一線的參賽民警圍繞矛盾糾紛調解、突發事件處置、線索排查管理等課題展開角逐。“我們構建了‘2+9+N’訓練體系,每個季度都會開展一場‘黃河楓警’科創比武,通過常態化比武競賽,全面提升民警綜合素質。”市公安局政治部警察訓練科科長王景寶介紹,“訓練體系中,‘2’代表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雙提升,‘9’是涵蓋九類主要業務領域,‘N’則是根據實戰需求不斷拓展的專項技能培訓。”
在強化專業訓練的同時,蘭州公安著力打造特色品牌矩陣。其中,安寧分局緊貼派出所智慧警務、現代警務建設推出的劉家堡派出所“五芯警務”品牌,吸引了全國21個省市、84個兄弟單位前來觀摩學習,以“芯勤務、芯執法、芯治理、芯服務、芯警營”的全新理念和創新成效,打造了新時代派出所工作新范式。截至目前,蘭州公安已培育出“清楓法制”“紅星衛士”“安瀾鐵騎”“站域善治”等一批具有蘭州特色的警務品牌,升級“旅游警務”“生態警務”“暢安警務”2.0版本,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想要做好群眾的貼心人,自己的能力素質必須與時俱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西固分局西固城派出所所長劉長國深有感觸,“面對群眾,除了要懂群心理、懂語言、懂技巧,還得有知識、會操作、能講清。”今年以來,蘭州公安共有29個集體、361名個人記功受獎,全警履職能力和隊伍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機制創新:
構筑全范圍共建共享新格局
為進一步打破警種壁壘和部門界限,蘭州市公安局創新“警網雙格+群眾路線”機制,推動710名警力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實現“一區一警兩輔”“一村一輔警”全覆蓋,組建社區警務團隊818支、4萬余人,將“警網雙格+群眾路線”融入蘭州市“田字型”基層治理新體系,實現警務資源與網格資源的深度融合。
百事均可說,萬事都能和。在七里河區,帶有蘭州特色農產品“百合”名稱的“百合(和)調解”,已成為七里河分局“家事直說站”里的共識。今年4月,西園派出所社區民警在走訪時接到群眾反映:鄰居家機井長期滲水,自家房屋被浸泡導致墻體裂縫。在詳細了解主管部門、鄰居住戶等相關情況后,西園派出所立即對接街道綜治中心,聯動水務、社區、物業共同會商并實地勘察,多番聯系機井周圍的數十位鄰居,在“家事直說站”共同協商。一個月內,機井維修、滲透處理、墻體加固全部完成,這起困擾住戶的煩心大事、涉及多家的鄰里糾紛最終得到妥善解決。
這種將調解室搬到群眾家門口的做法,有效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截至目前,蘭州市公安局在各派出所、街面警務站、住宅小區設立的“家事直說站”已成功調處矛盾糾紛3.6萬余起,化解成功率達98.7%。
在街面治安防控方面,蘭州市公安機關也立足全市治安規律特點,不斷取得突破。城關分局通過推動執法執勤全息可視“一屏管”,實現了治安熱點區域派出所與應急處突力量、警務站同頻共振,人、車、物高效調度,三個綜合警務站全時守護,警情處置響應時間平均縮短20%。通過深化“巡處一體化”改革,目前全市已建成運行的6個街面綜合警務站全部實現了“站舟車摩航”全域協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可防性案件下降30.8%。
數據賦能:
打造數字化智慧警務新生態
在蘭州市公安局一體化實戰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市治安態勢。值班民警輕點鼠標,就能調取任何一個重點區域的實時畫面和警力分布。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是海量數據的深度融合與智能分析。
“我們深化‘大數據+百萬警進千萬家’行動,建成投用市、區兩級一體化實戰中心,重構線上預警體系。”市公安局科信部門負責人介紹,“通過完善5110、9110等專業賦能機制,扎實推行‘一警三推送’模式,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率顯著提升,牽引破案和查結率提高14.3%,刑事發案數創歷史新低。”
在安寧分局,基層基礎管控中心的實體化運行成效顯著,作為派出所基礎警務工作的唯一“出入端口”,通過推行“基礎管控中心+任務標準件+社區警務平臺”機制,使派出所臨時性、重復性任務下降45%、第三季度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保持在100%,通過基礎信息直接支撐破案數同比增長54%。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在為民警減負的同時實現了工作增效,研發的“任務標準件”系統將基礎警務工作標準化、模塊化。“就像‘標準化食譜’,民警領到任務即一目了然。”中心負責人介紹道,“即便是剛入職的新警也能快速上手開展工作。”
今年夏季,新區分局自主研發的“警情態勢分析模型”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模型通過分析近五年來的警情,結合天氣、節假日、社會活動等相關因素,生成“夏季治安風險警情熱力圖”,為精準部署警力提供支撐。新區分局依托模型預測結果,適時啟動“星光聯防”巡查行動,實現黃賭、酒后滋事、“拉車門”盜竊等高發警情連續3個月下降。該模型還成功預測了多個新興商業區、新建高校圈可能出現的治安風險點,做到了熱點風險提前防范。
融合共治:
延伸全時空為民服務新觸角

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助農活動(圖/ 楊釗)
隨著多元共治深度融合,警企、警校、警地合作也在蘭州市公安機關結出碩果:建成16個領軍人才工作室(實驗室),研發“金雕視野”等實戰模型100余個,列裝水、陸、空各類新銳裝備4類共132件,“軟硬件”雙向發力,優化“大數據+”智慧安保新模式,“數據+模型+場景”的智慧應用新生態日益完善。
8月7日,榆中縣突發山洪。蘭州市公安局迅速應用應急救援新警務體系,第一時間調度榆中縣公安局、特警支隊投入緊急救援,精準高效轉移救助涉險群眾3766人。在與群眾出行息息相關的交通管理領域,交管支隊構建的“AI視頻巡檢+無人機編隊+云哨預警”智能防護體系成效顯著,該系統運行以來,全市交通事故下降17.6%,較大及以上事故連續35個月“零發生”。
同時,蘭州市公安機關還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拓展為民服務渠道,積極探索“咨詢面對面”“業務屏對屏”的網絡直播間形式,把戶籍新政、反詐課堂、未成年人保護等業務咨詢辦理和普法宣傳搬上“云端”。“通過直播間,我們實現了與求助群眾的跨時空交流,能夠更好地回應群眾需求。”市公安局新聞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
今年6月的一次戶政業務解答直播中,蘭州公安直播間收到一位單親媽媽求助,六歲的孩子由于家庭原因一直未能落戶,無法辦理入學登記。求助信息很快轉至責任社區民警和戶籍民警,民警立刻啟動加急流程,72小時聯動甘肅、河南兩省公安機關有關部門取證,7天內就把戶口簿送到了孩子手上,后續還協調教育部門為孩子辦理了入學登記。今年前三季度,蘭州市公安機關通過線上平臺解答群眾咨詢22萬余次,辦理各類業務12.3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8.5%。
從社區里的“家事直說站”到街面的綜合警務站,從“云端”直播間的普法課堂到應急處突的智慧調度,蘭州市公安機關正以“黃河楓警”品牌建設為引領,將“楓橋式”警務模式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不斷織密全域安全治理網。
鴻鵠志高遠,勇者競激流。在探索和創新警務工作的過程中,他們建立了一套高質量、智慧化、可持續的警務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支懂治理、能戰斗、善服務的公安隊伍。在守護黃河之濱平安穩定的新征程上,蘭州公安正以實干和擔當,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母親河滋養的熱土上煥發出蓬勃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