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名單正式公布,陜西省楊陵區檢察院“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憑借將“農科城”特色與未檢工作深度融合的扎實實踐,作為該省檢察機關唯一代表光榮上榜。
這份國家級榮譽的背后,不僅是“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長期扎根基層守護祖國“幼苗”的縮影,更是其對團隊成立初心的踐行。這份初心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嬌嫩的幼苗,需要在陽光下健康成長。我們未檢人需要用愛心、耐心、細心、用心、精心呵護幼苗。”
一條短信與一次新生
精準幫教點亮迷途少年未來
今年國慶節后,楊陵區檢察院“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的檢察官收到一條特別的短信,曾經因盜竊被幫教的小東(化名)發來他在廣東深圳實習的照片:“我現在能靠自己生活了,真的很感謝你們拉了我一把。”
這條簡短的信息背后,是一個關于救贖與成長的故事。2023年,還是高二學生的小東因無法承受父母“數落式”教育離家出走,在花光積蓄后偷盜了兩部手機。案件移送至檢察院審查起訴時,這個曾經的學生干部低著頭反復念叨:“我沒有未來了。”
經過深入走訪調查,“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檢察官發現小東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長,高一還是學生會干部,其犯錯根源在于家庭溝通的缺失。工作室迅速啟動“1+5”幫教機制——由一名檢察官牽頭,配備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員、觀護幫教基地村主任、社區兒童主任和團委職業規劃師,為小東量身定制幫扶方案。
在幫教引導下,小東父母主動帶領小東向被害人登門道歉并全額賠償,取得書面諒解。2024年初,楊陵區檢察院依法召開不公開聽證會。結合聽證意見,綜合考慮其犯罪情節輕微、認罪悔罪、積極賠償、一貫表現良好等因素,該院對小東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設定六個月考驗期。
為進一步助力小東重建生活目標,檢察官將小東送往設立在楊凌示范區葡萄種植基地的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在這個兼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學基地功能的特殊場所,小東跟隨大學生們學習農業知識,觀察葡萄生長。看著大棚里的幼苗在陽光下舒展枝葉,他忽然說:“我想考大學!”
2024年,小東如愿考入大學,如今在廣東深圳實習。
一套體系與一張保護網
構建“六大保護”協同格局
小東的逆襲并非個例。他的轉變印證了工作室的理念:每個迷途的少年,都值得被給予重新出發的機會。這份底氣源于一套體系與一張保護網。
2022年初,楊陵區檢察院緊扣本地“農科城”特色組建“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針對涉農地區留守兒童占比高、家庭監護易缺位的現實,搭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徹底打破了未成年人保護“單打獨斗”的困境。
同時,該院建立了多維度保障機制:每年年末向區委、人大專題匯報未檢工作進展,邀請人大代表通過聽證會、檢察開放日提意見、督實效;2022年至今,聯合當地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門簽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實施辦法》《關于共建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的實施意見》等9項工作機制,將“各部門搭把手”的共識轉化為制度層面的“硬約束”。
這股協同力量,在民生關切處尤為顯著——2024年9月,工作室發現一名未成年人因家庭矛盾輟學,迅速聯動團委、教育局工作人員上門,一邊化解親子隔閡,一邊對接返校手續,最終將孩子拉回課堂。截至2025年10月,工作室的幫教機制已幫助10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涉罪未成年人重回正軌,為4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導、親職教育“多位一體”的救助,開通“綠色通道”提供17次司法救助。
一課一成長
在法治播種中實現師生共進
“農城護苗”未檢工作室的守護,特別注重“提前設防”與“雙向成長”。
每年夏天的“法治夏令營”,便是工作室為孩子播撒法治種子的課堂。2025年暑假,“小葵花綻放行動”法治夏令營開營時,留守兒童小宇(化名)拉著檢察官的手好奇提問:“檢察院長啥樣?里面的人都戴勛章嗎?”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工作室沒有照本宣科,而是聯合公安、消防、團委等部門打造“模擬小法庭”,讓孩子們穿著小法袍、拿著小法槌走完庭審流程。不僅如此,消防人員還帶著孩子們排查“火災隱患”、學習逃生技能,志愿者坐在草地上與孩子們共讀法治繪本。閉營時,小宇攥著“法治小勛章”大聲承諾:“我知道遇到危險找警察,也知道不能隨便進網吧,以后要當‘法治小衛士’!”
這樣的法治宣傳從未間斷。2022年以來,工作室已走進學校上法治課70余次,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10余次,覆蓋2萬多人,還搭建“未檢云課堂”、開設“家長課堂”,制作播放“網絡空間自我保護”等課程,線上線下同步將法治知識送進孩子心里。
在守護“幼苗”的過程中,工作室成員也實現了專業成長。2020年入職的徐瓏華一直忘不了第一次講課時的緊張:“面對臺下幾十雙眼睛,我手心出的汗幾乎浸濕了教案。”如今,他已能靈活調整課堂節奏,將“法言法語”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并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每次課后收到孩子的感謝小紙條,我都覺得幸福滿得快要溢出來。”徐瓏華說。
這一轉變得益于工作室建立的“實戰授課演練”與“課后復盤研討”機制。工作室優選本地典型案例建立教學庫,從“案件焦點、法律要點、教育痛點”三個維度提煉素材,每月組織干警進行“需求調研—現場授課—課后復盤”全流程訓練,目前已形成20余篇成熟的普法講稿。
“未來,我們會繼續牽著孩子們的手,在未成年人保護的路上穩穩走下去,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天地里長成參天大樹,把童年笑聲留在陽光下。”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冀的話語,為工作室繼續踐行初心作出了宣告。
(郝雪 趙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