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前沿,也是人民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第一線。今年以來,那曲法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貼近群眾優勢,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抓手,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能,深入開展巡回審判、示范裁判、法治宣傳工作,促推基層矛盾糾紛前端有效預防、做實定分止爭,全力解鎖鄉村和諧善治新密碼。截至目前,實質化解各類糾紛778件,組織開展45場次培訓,向調解組織、村“兩委”、調解員傳授“羌‘三顧九步’工作法”調解經驗。
創新聯動,解鎖“調”的增效密碼。安多法院雁石坪法庭發揮“服務109法庭”品牌效應,設立“羌”和安多解紛e站,主動將調解觸角延伸至轄區一鎮三鄉及109國道進藏要沖,不斷強化與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中心等協作,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多元解紛機制,切實提升了信息預警與矛盾吸附能力。如,該庭在辦理一起勞務糾紛時,積極啟動聯動機制,采取“先行調解+司法確認+督促履行”模式,成功為8名來自三江源某建設項目的務工人員追回“辛苦錢”10萬元,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下沉深耕,筑牢“治”的源頭堤壩。班戈法院青龍東嘎法庭堅持“三個便于”“三個服務”“三個優化”,依托“四要素·雙組合”輪駐機制,主動融入“黨委領導、多元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協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等力量,積極探索“矛盾不上交”舉措,做深做實巡回審判,盡心盡力化解糾紛,實現訴訟服務更貼近群眾,糾紛化解更協同共治,風險防線更靠前精準,助力基層法治建設穩步推進。

普法潤心,夯實“防”的治理基礎。雙湖法院措折羅瑪法庭深植“法潤人心”理念,將普法視為滋養法治沃土的源頭活水,推動“普法三下沉”(職責下沉、力量下沉、資源下沉),通過廣泛征集意見,精心梳理群眾普遍關心、基層矛盾多發問題,形成詳實的“普法需求清單”;通過深入牧區草場、村民院落,送法上門,將普法課堂搬到生產生活現場,以“拉家?!薄霸捓渑钡姆绞狡占胺沙WR,實現“普法案例故事化、普法形式親民化”,進一步增進了群眾法治意識。

法之所向,民之所安。長期以來,那曲法院以“楓橋經驗”為引領,不斷夯實基層法治基礎。聯動之鑰拓寬了多元共治格局,讓調解的春風消融堅冰,使矛盾糾紛得以高效化解。下沉之功筑牢了源頭解紛防線,法官足跡成為鄉村矛盾的“減壓閥”,將無數紛爭平息在萌芽狀態。普法之潤,滋養了法治土壤,讓法治信仰在群眾心中悄然萌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