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升涉案未成年人社工幫教專業化、服務規范化水平?”10月27日至31日,2025年“渝魯共護未”項目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人員培訓班在西南大學成功舉辦。培訓班由山東省協作重慶干部管理組、市檢察院主辦,市檢察院四分院承辦,來自全市14個區縣的100名未成年人督導員、兒童主任等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者齊聚一堂,沉浸式參與這場聚焦實務、靶向賦能的專題培訓。
“‘渝魯共護未’作為渝魯未成年人保護重點協作項目,山東省掛職干部與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干警前期深入調研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者履職需求,緊扣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要求設置培訓課程。”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李春秀表示,此次培訓特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域資深學者和業務骨干組成授課團隊,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剖析、情景模擬等多元化授課形式,旨在為基層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注入法治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動力,不斷夯實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基層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基層工作者是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執行者,必須筑牢思想根基。”西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官艷麗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展開專題授課,從國家戰略高度解讀未成年人保護的時代意義,引導學員深刻認識自身“兒童權益守護者”的職責使命。
“我們辦的不僅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一生。”沙坪壩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楊柳青結合渝檢護“未”團隊代表辦案經歷開展檢察官法治講座,以《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切入點,詳解強制報告制度落實、監護干預等實務要點,分享“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理念與實操方法,讓法律條文在案例中變得鮮活可感。
實操技能作為培訓的重點模塊,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系主任陳緯圍繞模擬社工項目現場評估情景,通過角色扮演與互動點評,強化學員的項目設計邏輯、成效分析能力與專業服務指導水平;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副主任郭英慧以“未成年人保護個案管理與服務技巧”為題,傳授信息收集、資源鏈接與精準幫扶的實戰方法。
法律素養與專業能力的雙重夯實貫穿培訓全過程。西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志紅以“守護孩子的未來”為題,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困境兒童保障、校園安全等重點條文進行解讀,結合實務案例厘清法律適用邊界;九龍坡區壹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辛媛媛聚焦九龍坡區未成年人司法社會支持體系,分享了參與觀護幫教、心理疏導的實踐經驗,為學員提供多元協作的參考路徑。
針對基層工作中的高頻難點,培訓設置多場專題講座精準破題。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教授董小玉以“交流藝術·講話力量·素養提升”為題,傳授與未成年人及監護人的有效溝通技巧,破解“不會說、說不通”的工作困境;西南大學副教授曹貴康在“未成年人精神心理障礙的識別與干預”專題中,提供可操作的“心理預警信號清單”,指導學員做好“心理哨兵”,掌握科學識別、穩妥應對與專業轉介的核心流程。
“此次培訓是渝魯跨區域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承辦此次培訓的市檢察院四分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羅敏表示,“通過渝魯兩地資源整合與專業賦能,不僅更新了基層工作者的知識儲備,更搭建了交流協作的平臺。期待學員們把所學轉化為服務實效,與渝檢護‘未’團隊攜手并肩,用專業與溫情為孩子們筑牢成長防線。
”參訓學員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來自彭水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工作人員丁偉說:“課程全是‘干貨’,從法律解讀到心理識別,從個案管理到溝通技巧,特別是強制報告制度落實,既深化了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政策的理解,又明晰了實踐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回到崗位后,我將把這些方法用在實處,用法律與溫情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