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創新構建重慶市首個系統性適老型訴訟服務機制——“法映晚晴”司法護老行動,以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解決老年人打官司過程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使司法的溫度穿透語言與地域壁壘,把涉老訴訟服務的暖意向最細微處浸潤。
硬件舒心,托舉暮年安穩

巴南區法院干警為涉訴老年人提供引導和服務
今年3月19日,前來巴南區法院打官司的劉志全老人剛到法院門口,執勤法警主動出門攙扶他進入大廳優先安檢。
考慮到老人行走不便,法警從“適老服務專區”領取專為腿腳不便當事人配置的輪椅,推著他穿過法院院壩和車庫,乘專用電梯進入法庭。
“老人家,聽力和視力怎么樣?”
“看不清,聽得到。”
見劉大爺坐輪椅到庭,法官助理向楠立刻上前詳細介紹出庭注意事項,送上老花鏡和放大鏡,方便他參加庭審,適老型智慧法庭內的超大字體提示屏也實時顯示庭審內容。
2024年3月3日,劉大爺在巴南區紅爐立交附近過公路時與一輛小型汽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其左膝關節受傷。經事故認定,小型汽車承擔事故全部責任。事后,老人被送醫住院治療29天,經司法鑒定為十級傷殘。理賠中雙方沒談妥,劉大爺將車主和保險公司一并告到巴南區法院。
經庭審舉證質證,各方對老人受傷、醫療費等均無異議,爭議最大的部分在誤工費上。經過審理,法庭未當庭宣判。
庭審結束后,法警再次用輪椅將老人送離法庭。“我就是上下樓梯惱火,有個輪椅就方便多了,感謝你們想得這么周到!”臨別時,劉大爺豎起大拇指。
防滑地墊延伸安全半徑,輪椅承載著便民訴求,“敬老專座”撐起等候尊嚴,老花鏡折射出為民紋理,綠色通道貫穿訴訟全程,一窗通辦更讓繁瑣流程消弭于無形……目前,巴南區法院已對訴訟服務場所進行適老化改造,切實消除老年當事人參與訴訟的物理障礙和心理壓力,讓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及。

巴南區法院“銀發調解室”退休法官為涉訴老年人做案件調解
服務暖心,潤澤桑榆光陰
“感謝你們大老遠來,我多年的困擾解決啦!”9月8日傍晚,在巴南區接龍鎮青山村東光寺一院壩內,張麗娟大娘眼眶濕潤,緊握住巴南區法院法官楊開建的手說道。
8月4日上午,巴南區接龍鎮青山村正在舉行“農房繼承一件事一次辦”普法活動,張麗娟帶著女兒步履蹣跚走向宣講臺。
“老鄉,你們有事嗎?”楊開建起身相迎。
“我女兒聽不清,之前亂吃藥耳朵壞了。”張大娘說道,“我那老頭子走了好幾年了,房子一直沒過戶……”
“為什么不盡早辦理呢?”楊開建問道。
“聽說遺產繼承公證要花好多錢,女兒耳朵不好使,我腿腳又不聽使喚……”張大娘無奈地說道。
原來,張大娘老伴去世后,她和有聽力殘疾的女兒相依為命,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生活極為困難。現在,母女倆居住的房子是當地政府提供的,房屋產權登記在張大娘已故老伴名下。
“還有其他困難嗎?”
“現在全過戶給她,我自己養老有問題怎么辦呀?要是不過戶,我也80多歲了,再過幾年……她又沒能力自己過戶,恐怕正常居住生活都是問題……”張大娘恨不得一下子把現實困境和內心矛盾全都吐露出來。
“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如果案件調解解決,法院出具調解書后,你們仍可以辦理房屋繼承過戶,且只需40元訴訟費。”楊開建提議。
“那太好了!”張大娘表示贊同。
考慮到張大娘年紀較大且行動不便,她女兒又有聽力障礙,加之她們居住地偏遠,楊開建決定組織辦案團隊提供“上門服務”。
9月8日,5G“車載便民法庭”在盤山路上行駛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張大娘家。為便于溝通,法院干警為張大娘女兒戴上提前準備的助聽器。
楊開建開門見山:“將原屬于張麗娟夫妻共同財產(房屋)全部給予張麗娟獨生女兒并重新辦理房屋產權登記,同時注明張麗娟享有居住權。該方案可有效避免后續再出現類似繼承過戶問題。”
有了助聽器,張大娘的女兒聽得很清楚,欣然接受了調解方案,案子得以順利調解。
據統計,自今年3月“法映晚晴”司法護老行動開展以來,巴南區法院針對存在出行障礙或家住偏遠鄉村的老齡當事人,運用5G“車載便民法庭”上門立案、調解、開庭350余次,讓公平正義在農家院壩落地生花,真正打通了訴訟服務“最后一公里”。
改革走心,編織晚晴網絡

巴南區法院干警為“敬老專座”就座的涉訴老年人提供引導
“督促你按照法律規定及家庭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履行以下贍養義務……收到本督促書之日起3日內,向本院反饋并詳細說明已采取的履行贍養義務的具體措施及時間安排……”3月12日,重慶市首份《老年人權益保護督促書》由巴南區法院木洞人民法庭發出。
這是一起贍養糾紛。原告張文才、周雪系夫妻,均年近花甲,沒有固定收入,且周雪身患重疾,生活十分困難。被告張勤系二原告女兒,未能盡到贍養義務,二原告遂將女兒起訴到巴南區法院。
“考慮到涉老年人贍養情況緊急,為避免當事人不主動履行生效裁判文書,在采取先予執行前,法院向被告發出了督促書,要求其及時履行義務。該制度有效運行極大提升了自動履行率,減少了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進一步推動矛盾糾紛執前化解。”該案承辦法官婁婷告訴記者。
收到這份特殊“督促書”當天,張勤就主動聯系法院,支付了相應贍養費。
“巴南區法院全面實施‘法映晚晴’司法護老行動以來,堅持以讓老年群眾舒心為目標進行硬件適老化改造,構建高效便民、智慧精準的訴訟服務體系,在立、審、執等環節創新制度機制,‘督促書’制度正是通過法律震懾與柔性督促相結合,逐步實現從‘一紙督促’到‘全程守護’,為涉訴老年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巴南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浩介紹。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