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那坡縣,以其獨特的區位,肩負著守邊固邊、興邊富民的重任。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緊緊圍繞平安建設總體目標,以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走出了一條具有邊境特色的平安和諧發展之路,讓綿長的邊境線成為充滿活力、穩定繁榮的風景線。

邊貿通達百姓歡 法治護航安企心
每日拂曉,那坡縣平孟口岸便已車水馬龍,滿載貨物的車輛有序排隊等候通關,邊民互市區內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作為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之一,今年以來,平孟口岸出入境人員達7.2萬余人次,進出口貨物量3000余噸。
繁榮的背后,是法治的堅實支撐。那坡縣積極探索涉外法治建設新路徑,率先在口岸地區設立涉外民商事糾紛訴仲調聯動工作站,整合律師和公證、調解等資源,為中外客商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2024年9月,平孟鎮百興合作社與越南某公司的腰果貿易陷入僵局——貨款已付卻遲遲未收到3.1噸貨物。工作站啟動“訴轉調”機制后,僅10天便促成越南公司全額退款,雙方握手言和。
工作站自建成以來,已成功調處涉外貿易糾紛212起。外國商人阮某深有感觸:“以前遇到合同問題不知道找誰,現在有了涉外民商事糾紛訴仲調聯動工作站,溝通順暢,解決高效,在這里做生意更安心了!”
那坡縣相關部門還聯合開展口岸秩序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走私、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了人流、物流的安全高效流動,法治化為邊貿健康發展注入了穩定劑。
普法山歌傳萬家 民族團結相映紅
“山歌越唱心越亮,法治觀念記心上;民族團結一家親,共建和諧美邊關……”在那坡縣百省鄉的苗寨里,普法山歌隊用苗漢雙語將法律知識編成山歌,傳唱到家家戶戶。這是那坡縣深入推進法治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縮影。
那坡縣境內生活著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仫佬族等6個民族,國界線長206.5公里,是廣西陸上疆界線最長的縣份之一。針對邊境地區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的特點,那坡縣創新“法治+民族團結”宣傳模式,組建雙語普法小分隊,深入邊境線上的瑤寨、苗嶺彝村,用民族語言講解憲法、民法典中關于民族團結、邊境管理的條款,以及反詐、禁毒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今年全縣累計開展“法治邊關行”活動30余場,覆蓋群眾6萬人次。
水弄寨的壯族村民李大哥和苗寨的老王因林地界線曾有些小摩擦。在普法工作隊的調解和法治宣傳感召下,雙方互諒互讓,最終握手言和。兩家人現在常來常往,親如一家。
這樣的故事在邊境線上不斷上演,法治精神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民族團結的沃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傾心為民解千結 穩邊固邊促和諧
走進那坡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重點路段、口岸、村屯的治安動態,網格員上報的信息不斷聚合、分類、處置。這是那坡縣提升邊疆治理效能的“智慧大腦”。
該縣高標準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整合公安、司法行政、信訪、調解等力量,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綜治中心啟用以來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82起,調解成功率達91%,將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平孟鎮的李某與平孟某食品廠因挖掘機作業費拖欠一事發生糾紛。平孟鎮綜治中心介入后,迅速組織工作專班進行調解。專班人員多次聯系食品廠負責人,深入核實情況,厘清債務關系,并耐心細致地開展溝通協調工作,促使雙方就款項支付達成一致,食品廠將拖欠的1.3萬元挖掘機作業費全額支付給李某。今年10月2日,順利拿到欠款的李某,專程來到平孟鎮綜治中心,送給工作人員一面寫有“為群眾辦實事”字樣的錦旗以表感謝之情。
在加強矛盾糾紛化解的同時,那坡縣持續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雪亮工程”向邊境村寨延伸,組建“護邊員”“路長”“巷長”等群防群治隊伍,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近年來全縣刑事案件發案率持續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穩步提升。
此外,那坡縣將平安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嚴厲打擊跨境盜采盜伐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守護邊境的綠水青山,形成社會治安與邊境生態雙重良好的局面,展現邊疆善治的和諧圖景。
法治引領,平安筑底。那坡縣以堅實的步伐,不斷夯實平安根基,優化發展環境,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描繪出一幅邊關穩固、商貿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壯麗畫卷,為興邊富民、穩邊固防貢獻那坡力量。
(廣西法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