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肇慶市公安局大旺分局接連接到3起汽車玻璃被砸、財物被盜的警情。民警通過現場勘查發現,案件案發時間、地點及作案手法高度一致,隨即并案偵查。
大數據與智慧警務的深度融合,刷新了打擊犯罪的速度。依托社會監控分析與大數據智能化應用,警方迅速鎖定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僅用3天就將其抓獲,成功繳獲被盜物品并及時返還失主。
高效破案的背后,是法治平安建設的科技支撐。自2021年起,大旺分局創新搭建“執法小笨鐘”執法監督模型,以“日清日結”機制規范警情源頭治理,警情分流、受立案及時率由2021年的75%提升至2024年的99.02%,該模型在全市推廣應用。
同時,大旺分局推廣基于4G執法記錄儀的“視頻導處”模式,實現執法活動在110指揮臺“直播式”實時監督,民警平均接處警時間從7分鐘壓縮至5分鐘,現場執法投訴量同比下降27.8%。
科技賦能的紅利,不僅滲透到基層執法的“神經末梢”,更體現在司法審判的提質增效上,讓法治護航更精準、更高效。

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借助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高效辦結一起離婚糾紛案件。這起涉及情感糾葛、子女撫養權及財產分割的復雜案件,審理周期較以往縮短一半以上,裁判文書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獲得雙方當事人認可。
據了解,深圳法院于2024年6月上線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該系統首創“通專結合”大模型集成智能工程,覆蓋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及立案、閱卷、庭審、文書制作等四大環節85項流程,實現司法辦案全流程AI深度介入。
如今,這套系統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納入全國法院“一張網”推廣應用,國內百余家單位和港澳地區,以及巴西、越南、葡萄牙、新加坡等10余個司法、政務機構前來調研借鑒,成為廣東“科技+法治”的標志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廣東打造“粵平安|綜治中心業務系統”,打破部門信息壁壘,整合12345熱線、110非警務警情等多渠道數據,通過智能化分派系統將矛盾糾紛精準推送至責任部門,構建起科技賦能、風險預警、服務延伸“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確保“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第一時間得到響應。
如今,廣東正將科技深度融入法治平安建設的每一個鏈條,以“全環節賦能”推動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平安上“云”、治理入“格”、糾紛化解進“門”的治理新格局正在廣東加速形成,讓法治建設更高效、平安守護更精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