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三湖黃桃”的包裝箱侵權糾紛,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法院的積極協調與主導下,通過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保護機制圓滿解決,生動演繹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無縫銜接”的荊州實踐。
侵權因由——線索跨域考驗升級
2025年盛夏,正值江陵縣特產“三湖黃桃”熱銷之際,某企業擅自使用與正品高度相似的包裝箱,嚴重侵害了“三湖黃桃”協會的合法權益。江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投訴后,迅速對銷售端侵權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然而,案件溯源工作揭示了更深層次問題:侵權包裝箱的生產源頭位于荊州區。一條侵權線索,將江陵、荊州兩地監管與司法力量緊密聯結。如何高效銜接、形成合力,成為首要課題。
協同發力——法院搭橋雙線聯動

面對這起跨區域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荊州區法院與五個縣市區共建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立刻凸顯關鍵作用。接到江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后,荊州區法院第一時間啟動協同響應程序,將情況同步通報至荊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此舉迅速打破行政區劃間的信息壁壘,為后續聯合行動筑牢基礎。過程中,荊州區法院主動發揮協調職能,多次組織江陵、荊州兩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溝通核實侵權事實。在機制保障下,兩地執法部門信息互通、行動互認,形成打擊侵權的區域合力。
調解止爭——多輪磋商裁決定音

當荊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執法中發現生產企業有協商意愿時,荊州區法院再次發揮溝通協調作用,迅速將涉事企業、江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三湖黃桃”協會三方邀請至法院。在法官主持下,經過多輪專業高效的調解,雙方最終放下分歧,達成和解協議。這既為企業糾正錯誤、回歸正軌提供機會,也最大限度減少了權利人損失。為徹底打消雙方對協議履行力的顧慮,保障調解成果“落地生根”,荊州區法院引導雙方對調解協議申請司法確認,并迅速啟用涉企綠色通道,快立快審,作出民事裁定書確認協議有效。一紙裁定賦予調解協議與法院判決同等的法律強制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荊州區法院深入參與構建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的縮影。“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湖黃桃”案的圓滿解決,充分彰顯了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的強大生命力與巨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