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之力書寫平安洛陽新答卷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古都洛陽文旅市場熱度空前,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新穎的體驗方式交織碰撞,煥發出無限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洛邑古城內,身著漢服的游客穿梭于古建之間,衣袂隨風翻飛,與璀璨的燈火交相輝映,“天女散花”的表演營造出如詩如夢的絕美場景,令游客紛紛駐足,驚嘆不已;龍門石窟景區人潮如織,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其中,細細觀賞石刻精妙絕倫的細節,品味歷史變遷的厚重底蘊,欣賞文化遺產的盛宴……
文旅市場的火爆,離不開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的堅強保障、賦能護航。近5年來,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法治思維謀劃平安建設,以法治方式保障和諧穩定,將法治理念融入平安建設每一個環節,在打擊犯罪、矛盾化解、高效能治理等方面精準發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中書寫洛陽出彩答卷。
法護安寧:把平安答卷寫進百姓心中
“有人插隊起爭執!請求支援!”10月10日下午,洛陽市公安局老城分局西關派出所轄區商場內,一場應急演練驟然升溫——兩名“游客”因插隊產生爭執,商場工作人員小劉眼疾手快,立即抓起對講機,發出求助信號。不到兩分鐘,附近商戶便趕來幫忙勸阻起爭執的“游客”;不到3分鐘,身穿制服的民警便攜帶裝備趕到現場,一邊安撫“游客”情緒,一邊迅速核實情況,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平息了事態。
“以前遇到事,我們總是慌手慌腳,現在心里有底了!商戶1分鐘自救、商戶間3分鐘互救、民警5分鐘到位,這套‘135’快速響應機制,讓我們做生意倍感安心。”演練結束后,商場泡泡糖商鋪老板王輝指著手中的應急流程圖,語氣里滿是踏實。
國以安為寧,業以安為興,民以安為樂。近年來,洛陽市政法機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忠誠踐行平安承諾——劍指刑事犯罪、織密防控網絡、消除矛盾風險,構筑起一道道堅實防線,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洛陽向縱深邁進,護住了城市里的煙火氣,也守住了千家萬戶的安穩。
近年來,洛陽市聚焦重大活動、重點場所、重點物品,加強巡防巡控,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等62項大型活動接連圓滿舉辦,均實現了“零差錯、零事故”。今年十一假期,龍門石窟、老君山等熱門景區及“網紅”打卡地秩序井然,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

洛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鐵騎隊員為游客服務
“孩子在學校安全,我們家長才放心。”這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聲。洛陽市扎實開展“六個一”防校園欺凌活動,全市組建2500余個以保安和男教師為主的“最小應急單元”,實現護學崗全面覆蓋、責任到人;對80余所重點學校實施“一校一警”精準治理,約談400余家校園周邊經營單位,從源頭上凈化環境;每月定期開展“警笛”夜查行動,亮警燈、強巡邏,有效預防校園及周邊夜間違法犯罪。
洛陽市始終對黑惡勢力保持零容忍,嚴格落實線索核查責任,以重點案件突破帶動整體工作,全面深化10個重點行業領域整治,嚴打“村霸”等宗族勢力違法犯罪,讓市場環境更公平、社會風氣更清朗。
鐵路安全事關千家萬戶。洛陽市健全完善路地警聯席會議和“四同”工作機制,常態化分析研判涉鐵路安全隱患,深入開展鐵路沿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活動,建立問題清單,確保隱患動態清零,守好鐵路的平安與暢通。
一組亮眼數據,是平安洛陽最有力的注腳:電信網絡詐騙立案數、資金損失數實現“雙下降”,返還群眾被騙資金2.19億元;傳統“盜搶騙”案件破案率持續提升、發案數明顯回落,全市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2.3%……平安,正以群眾可感可觸的方式融入日常。
依法解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
“以前辦事要‘多頭跑、反復找’,現在進一扇門、找一個地方就全解決了,這綜治中心是真靈。”日前,在伊川縣綜治中心,煩心事被圓滿解決的張女士說。
讓群眾從“揣著煩惱來”到“帶著滿意走”,這樣的一站式解憂,如今在洛陽市已成常態。近年來,洛陽市將“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作為核心目標,著力破解“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治理困局,推動更多力量向引導端、疏導端匯聚,以一站式服務、多元共治的法治實踐,讓群眾遇到的大小矛盾、各類訴求,都能在家門口得到快速響應。
2024年11月以來,洛陽市按照“五有”目標,聚焦“五個方面規范化”,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出臺工作指引明確流程,編印《“定分止爭最多跑一地”工具書》細化方法,推動15個縣(區)完成綜治中心改擴建,真正實現群眾解決矛盾訴求“最多跑一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萬余起,化解率98.73%。

老城區綜治中心高效調解化糾紛(資料圖片)
基層既是矛盾糾紛的多發地,也是化解矛盾的第一線。洛陽市狠抓鄉、村兩級調解組織建設,2024年,鄉、村兩級共化解矛盾糾紛5.74萬件,占全市總量87.9%。在市級層面,洛陽市人民調解中心下設11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并在法院、公安等部門派駐7個調解工作室,2023年以來,累計調解矛盾糾紛2000余件。
矛盾化解效率的提升,不僅讓群眾獲得感滿滿,還讓基層干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質的轉變。“以前,一周有三四天都在處理群眾訴求和糾紛,現在每周頂多花大半天時間就能完成。我們能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謀發展、辦實事上了!”洛龍區豐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會博深有感觸。
平安建設從來不是單打獨斗,協同共治才是護民安的關鍵密碼。
在洛龍區豐李街道,“講理說事”調解品牌家喻戶曉,群眾遇到糾紛總會先找調解員評理;在老城區,“老黃牛”矛盾調解志愿服務隊駐守一線,發揮信訪、調解“1+1>2”的合力,守好群眾初信初訪“第一道關口”;在偃師區,“六尺巷調解室”覆蓋全區230個村(社區),每月5日、20日,網格員都會與“五老”鄉賢一起,在村口、廣場擺上板凳,就垃圾桶擺放位置等瑣事,聽群眾說、幫群眾評,在拉家常中化解矛盾。
法治賦能: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完善“互聯網+監管”系統,加強數據匯聚,及時督促29個市直部門錄入監管數據,提升政府監管規范化水平;
著力構建黨內監督為主導、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監督預防體系,對重要崗位干部實現紀法輪訓全覆蓋;
…………
為政者應先奉法。
近5年來,洛陽市持續強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建立以《洛陽市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為基礎的重大行政決策“1+5+N”制度管理體系,堅決把科學決策、依法決策作為推動依法行政的關鍵舉措。
該市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調整行政執法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和不予實施強制措施“四張清單”,出臺《洛陽市規范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二十一條措施》,推進行政執法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多虧了府院聯動,我們企業才活過來了!”日前,洛陽某裝備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說。這家曾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的企業,在洛陽法院與政府部門的協同推動下,通過破產重組獲得“新生”。如今,企業車間機器轟鳴,訂單排到了年底。
這是洛陽市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的縮影。

新安縣法院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資料圖片)
服務發展,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洛陽市政法系統主動作為,打出“精準打擊+靶向整治+優質服務”組合拳,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院系統積極運用“綠標簽”制度,對涉企案件實施當天立案、當天流轉,完善簡易速裁程序規則,基層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用時縮短至38.98天,跑出司法服務“加速度”;
檢察機關深化“護企”行動,全市兩級檢察院領導2024年常態化走訪企業232人次,在企業聚集區設立“護企驛站”19個,精準解決合同糾紛、知識產權保護糾紛等企業急難愁盼問題51個;
公安機關落實“利企便民十項措施”“服務保障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十條措施”,從證照辦理到安全保障,全方位為企業發展護航;
洛陽市司法局成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為190家企業開展“法治體檢”,提供法律咨詢4500余人次、出具專業報告106份,幫企業筑牢法律“防火墻”。
普法是法治洛陽建設的重要一環。該市聚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推動普法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全過程,讓法治精神滲透城市肌理。

洛陽市西工區檢察院開展知識產權普法宣傳活動(資料圖片)
該市針對青少年等人群開展精準普法;針對領導干部,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提升“關鍵少數”法治素養;創新“法治+文旅”模式,在牡丹文化節期間開展送法進景區活動,打造的“孟小鯉”等法治形象走紅全省,讓普法變得“潮起來”;面向鄉村印制《農村常用涉法案例選編》,實施“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開展“一村一堂普法課”活動2400余場,讓23萬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法律、解疑惑。
沐思想之光,循法治之道。如今,從決策到執法,從服務到普法,法治已成為洛陽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現代化洛陽建設最鮮明、最厚重的底色。
法治為民:讓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在洛陽市,習近平法治思想生動體現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中。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汝陽縣柏樹鎮一間雜貨屋占道多年,影響車輛通行。柏樹鎮某村村民李某提出相關建議后,當地網格員逐級上報村、鎮領導,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我只是跟網格員提提想法,沒想到村里還真把這事兒辦成了。”看著正在整修的道路,李某喜上眉梢。
在澗西區重慶路街道二社區,“小板凳議事協商”機制持續發揮作用。該社區把議事桌搬到樓棟間、涼亭下,讓社區居民圍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樣討論社區事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居民的意見得以充分表達,并最終融入社區決策。
中和民意以安四鄉。進入新時代,人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意愿不斷增強。洛陽市順勢推出“叩門解憂”活動,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逐一上門,與居民拉家常、問冷暖、話喜憂,打通自上而下問訴求的通道;研發推廣“洛安碼”,暢通群眾自下而上反映訴求的渠道,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案件發生;結合“叩門解憂”活動,組織“警情回訪”,摸排回訪2023年以來家庭、情感類矛盾糾紛有效警情3.14萬起,實質化解率97.8%。“叩門解憂”活動期間,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累計走訪群眾53.7萬余人次,入戶化解矛盾糾紛668起。
聽民需,解民難。法治為民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如何更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洛陽市給出的答案是:抓創新、強供給。

洛陽市孟津區司法局小浪底司法所所長李娜娜進村開展普法宣傳(資料圖片)
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現四級實體平臺全覆蓋,在12345熱線設置公共法律服務模塊,實現“一鍵通辦”,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指引;
在全省率先開展全領域消費投訴“先行賠付”機制,來洛游客投訴舉報辦結率100%;
依托15個律師入企駐點工作站、19個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站(新業態一站式中心),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保障其合法權益;
…………
一項項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措施,一件件接地氣、有溫度、群眾滿意的民生實事,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洛陽市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法治為民的深刻內涵。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從管理到服務……洛陽市以法治為筆,以實干為墨,在河洛大地繪就了一幅平安和諧的法治畫卷。
洛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森表示,洛陽市在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進程中,注重由點及面、系統推進,通過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常態化掃黑除惡、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等具體工作,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到每一次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每一處風險隱患精準預警之中,以法治創平安,以法治促發展,實現社會的安全、有序、公正運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作出洛陽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