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江河縱橫、湖庫密布,水系發達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小學生涉水風險相對較高。近年來,全省中小學生溺水事故數、溺亡人數逐年大幅下降,2025年學生溺亡人數較2022年之前降幅接近95%。
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若干措施》。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起“黨政領導牽頭、部門協作配合、屬地分級負責、家校協同聯動、社會積極參與”的長效工作機制。
江西公安機關堅持系統思維,深入把握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的規律特點,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從完善體系到堵疏并舉,從嚴督嚴查到科技賦能,公安機關不斷創新防控機制,筑牢“防得住、管得好、護得牢”的安全防線。
高位部署,健全防溺水工作體系
暑期,南昌市贛江之畔,“兩灘七灣”天然泳場熱鬧非凡,游客紛至沓來。此時,一支由派出所民警、社區工作者、學校教師等組成的聯防隊伍,行走在水域周圍,隨時保持警惕,確保游客安全。

“我們實行專人值守,各部門和社會力量也在隨時待命,齊心協力守護水域安全。”南昌市公安局紅谷灘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責任落實,分局制定了《紅谷灘區2025年度防溺水工作職責清單》,明確了12個職能部門、9個派出所和197個村(社區)的具體任務。
紅谷灘分局的探索,是江西公安機關推進中小學生防溺水工作的一個縮影。
各地公安機關加強部門協同,完善網格治理,推動防溺水工作常態化。在農村地區,防溺水“鄰里盯防”機制逐步落地,網格員、志愿者與“五老人員”共同加強重點防護對象的日常看護,學生也自發組成防溺水“互助小組”,通過相互提醒和報告機制確保安全。

通過摸排,精準識別農村留守學生、城鎮返鄉學生等重點防護對象,建立了110萬余人的工作臺賬,明確專人負責。同時,各地公安機關結合實際加強農村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依托“童心港灣”等平臺,發動返鄉大學生和志愿者提供課外輔導和休閑娛樂,加強節假日期間的防溺水監督管理。
人技結合,織密生命安全防護網
“您已進入危險區域,請盡快離開。”夏日午后,樂平市樂安河畔,幾名家長正帶著孩子下水玩耍,忽然頭頂傳來清晰的語音提示。循聲望去,岸邊的“AI智能視頻監控”語音一遍遍響起。家長連忙帶著孩子上岸,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險。
“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和AI算法的結合,能自動識別靠近危險水域的人員,一旦發現異常,立即觸發語音警報,并將預警信息同步推送給家長和巡查人員。”樂平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智能防控系統集發現、預警、處置于一體,成為守護安全的“電子哨兵”。

防溺水報警系統“隔空喊話”、無人機巡防“空中值守”、視頻巡查“實時預警”……科技手段正成為江西防溺水工作的有力支撐。
放眼全省,防溺水設施建設點位進一步補齊加密。全省已建設和修繕防溺水“四個一”設施10.4萬處,84個縣(市、區)全面覆蓋6700余處智能防溺水設施,形成了全天候、全覆蓋的防護網絡。2025年,各地成功勸阻擅自下水的未成年人超過1.4萬人次。
為確保防溺水工作落實到位,各地公安機關與基層干部進一步加強協作,全面開展水域安全隱患排查與風險評估,并逐一明確責任。全省已確定7.2萬個重點水域,建立了嚴格的巡查值守制度,并組建了9300余支防溺水巡防隊伍,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形成了更加堅實的防溺水保障網。

在此基礎上,各地公安機關結合步巡、車巡、船巡、視頻巡查和無人機巡防,形成全天候、全覆蓋的立體巡防體系。與此同時,公安機關還積極聯動消防救援、紅十字會、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建立了應急救援機制,并推動組建5600余支村級救援隊伍,確保在接到溺水報警后,第一時間實施救援。
創新手段,提升安全教育實效
不久前,余干縣公安局組織民警走進大溪鄉中心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防溺水課。這堂課通過生動的體驗式教學,引發了廣泛關注。
“同學們,真正的溺水比這還要難受,甚至連10秒鐘都堅持不了。”隨著民警一聲令下,十幾名學生將臉埋進盛滿水的臉盆,親身體驗“憋氣挑戰”。短短幾秒鐘后,不少學生忍不住抬起頭大口喘氣。
余干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安局創新防溺水教育模式,通過情境模擬和實際操作,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水域安全的重要性。

景德鎮市公安局打造“向日葵”女警宣講團,用女警的親和力和專業性將防溺水知識帶進校園;九江市公安局聯合教育局和志警聯合會,組織7061名“法治班主任”深入學校,覆蓋近50萬學生;新余市公安局推行“灌溉式+精準化”宣教模式,開展“1530”安全教育和防溺水課,覆蓋10萬余名學生……各地公安機關根據自身特點推出創新的防溺水宣傳舉措。

今年,江西省公安廳牽頭教育、宣傳等11個部門開展暑期防溺水主題宣傳活動,利用“村村通”廣播每日播放定制音頻,創新推出防溺水網絡直播、短視頻大賽等形式,持續拓展宣傳的廣度和深度。
目前,全省公安機關已組織開展“同上一堂防溺水課”安全教育活動5萬余場次,覆蓋師生和家長超過3500萬人次。多渠道、常態化宣傳教育,使防溺水意識真正融入校園、家庭與社會的日常守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