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的普法活動,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思想的啟迪,你們讓抽象的法律條文化為具體的行為指引,歡迎你們常來學校開展此類活動。”近日,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第二實驗小學校領導對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的公主嶺市法學會的工作人員說。

為讓法治精神更好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今年以來,公主嶺市法學會持續開展“法律照亮成長路”系列普法宣傳活動,通過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多方聯動,努力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讓法治的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截至目前,‘法律照亮成長路’活動已經在全市61所中小學開展完成,覆蓋率達到75%。預計年末我們將走遍公主嶺市全部中小學校,為所有師生送去法治教育課,完成覆蓋率100%的既定目標。”公主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梁方斌介紹說。
為確保 “法律照亮成長路”系列活動卓有成效,公主嶺市法學會從全局上謀劃、從機制上著手。年初,組織市教育局、市檢察院等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在建立校園普法工作長效化機制等方面達成共識:深入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把法治宣傳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問需于校,量身定制個性化“普法菜單”;制定“普法進校園路線圖”,保證活動覆蓋全市每一所中小學校;督促各級各相關部門落實“法律進校園”主體責任,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法治“大教育”格局。
開展好法治進校園活動,權威的師資配置必不可少。市法學會從全市首席法律專家、市檢察院從事未檢工作的檢察官等對未成年人工作有著較深了解的法律專家中遴選優秀人材擔任“講師”,結合學生法治素養和需求,實施“點餐”式教育、“外賣”式送法進校園。

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的張梓萌檢察官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講座細致全面、生動有趣,深受師生歡迎,是被“點單”最多的普法講師。“同樣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喜好和需求,每次去學校,我都會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和互動環節進行調整,希望能給不同年紀的他們送去最需要的法律知識。”張語涵說。
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法治宣講的內容不斷豐富,實現了知識的多維度覆蓋。學生欺凌、自我保護、借貸、欺詐等與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法律知識,憲法、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反家庭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化為一個個真實的案件次第呈現,最終成為法治精神浸潤著每一位師生的心靈。
講師們還從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創新沉浸式教育宣傳形式,讓法治教育更貼近青少年,更深入人心。在“模擬法庭”活動中,學生們化身為法官、檢察官、被告,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中學習法律知識、感受法治文化;在情景模擬、互動問答中,學生們打開心扉,積極參與,激發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線上互動環節調動起遠程分會場學生的參與度,回答對問題的同學還可以獲得精心準備的法律手冊。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接下來,我們要不斷擴大普法進校園活動的深度與廣度,厚植法治土壤,滋養祖國花蕾,讓文明法治之光閃耀嶺城。”公主嶺市法學會名譽會長李克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