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是照亮暗夜的光,是守護路途的燈。
9月26日,在勘查交通事故現場時,鄭亮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不幸犧牲。
這盞燈在這個秋夜驟然碎落,將生命奉獻給深愛的熱土。他以身為盾,為群眾擋住危險。
光從未熄滅——他化作星辰,永遠凝望著這座他用生命守護的城。
個人簡介:
鄭亮,男,漢族,1987年11月生,中共黨員,2010年6月參加公安工作,生前系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中隊長、二級警長。曾兩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3次榮獲個人嘉獎,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鄭亮(中)及時破獲交通肇事逃逸案,傷者家屬向其贈送錦旗

鄭亮犧牲時身著的警服已被鮮血浸透

鄭亮最后一次出警攜帶的事故勘查工具

鄭亮生前的辦公桌

鄭亮衣柜中的警服

鄭亮在處置一起交通事故
這么多年來,他總是跟孩子說“等忙完了這陣子,爸爸就帶你出去玩”
9月26日夜間,西豐縣的秋風涼意透衣。連續奮戰13個小時的鄭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一路口發生交通事故,請立即出警!”他顧不得疲憊,對身邊的同事說了句“出發”,便奔赴事故現場。
這一走,竟是他最后一次出征。
肇事車輛的副駕駛座位上,一名男子渾身酒氣,面對詢問,矢口否認自己是駕駛員,但對誰是駕駛員又說不清楚,眼神躲閃,言辭矛盾。鄭亮立刻高度警覺,判斷此人極有可能是肇事車輛的實際駕駛人。“你等我們處理完現場的,我拉你去醫院。”鄭亮一邊不動聲色地穩住該男子,一邊引導他向安全的路邊轉移。
就在鄭亮試圖將其帶離危險區域進一步核查時,一輛汽車疾速沖了過來。電光火石之間,鄭亮察覺到了迫近的危險,他喊出生命中最后兩個字:“靠邊!”
與此同時,他下意識地用身體擋在了男子與來車之間。這奮不顧身的一擋,成了他生命的絕響。巨大的沖擊力將他重重撞倒,鮮血瞬間染紅了身下的路面……
他37歲的年輕生命,如流星劃過夜空。他挺拔的身影,永恒地鑄刻在了守護道路平安的神圣崗位上。
“出警的路上他還跟我說,等忙過這幾天,一定帶兒子去旅游,孩子都盼了大半年了……”一起出警的同事回憶起當時場景,泣不成聲。
那個總把“放心,有我在!”掛在嘴邊的鄭亮,這一次,用生命踐行了最終的守護,卻永遠對孩子失約了。
他沖進火海的樣子,
村民這輩子都忘不了……
在房木鎮派出所工作的歲月里,鄭亮從一名普通民警成長為派出所副所長。他沉在基層、融入群眾,鄉親們不叫他“鄭所長”,都親切地喊他“小鄭”。
“那天火勢太大了,房梁燒得噼啪作響,熱浪隔著十幾米都烤臉。”房木鎮潭清村的村民至今提起2017年冬天那場大火,聲音仍止不住顫抖。
鄉鎮路遠,專業救援力量從縣城趕到潭清村需要時間。火情不等人,鄭亮帶著所里民警趕到后,兩次沖進火海,挨家拍門呼喊,緊急疏散群眾。
當聽到一位母親哭喊“孩子還在里面”時,鄭亮心頭一緊,“等不及了!”他一把搶過旁人手中浸濕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也是最為危險的一次,他逆著逃生的人流,義無反顧地扎進了能見度幾乎為零、高溫灼人的濃煙深處。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外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終于,一個被濃煙熏黑的身影踉蹌著沖了出來,鄭亮警服袖口已被燒出黑洞,懷里緊緊抱著的,正是那個被困的孩子。
孩子的母親每每憶起都泣不成聲:“他是我們全家這輩子都報答不完的恩人啊……”
還有一次,騎自行車的路人不慎軋壞擺攤老人的雞蛋,兩人在路邊爭執起來。鄭亮依法依規調解平息爭執后,細心觀察到老人衣衫簡樸、面露愁容。他不動聲色地掏出200元錢,語氣溫和地對老人說:“老人家,這雞蛋我看著挺新鮮,我都買了,天不早了,您也早點收攤回家休息吧……”
在派出所工作時,所里老民警多,鄭亮總是搶著值班。“叔,您年紀大了,夜班我來值。”“哥,您家里有事,我先頂著。”曾與他搭班的老民警還有一個月就要退休了,得知鄭亮犧牲的噩耗,連忙趕到醫院,他把自己的臉緊緊貼在鄭亮冰冷的臉上,老淚縱橫:“孩子啊……你怎么就走在我這個老頭子前頭了……說好要給我慶祝退休的,你怎么能說話不算數啊……”
再棘手的案子,
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牽動著一個甚至幾個家庭的幸福,我們必須負責到底。”這是鄭亮常掛在嘴邊的話。
2023年寒冬,一起肇事逃逸案現場沒有任何目擊者,附近監控設施也非常少。線索幾乎為零,鄭亮帶著同事擴大排查范圍,調取周邊所有視頻監控,一幀一幀地反復查看。
“那三天三夜,他幾乎沒合眼。”同事回憶時聲音哽咽,“就在大家熬到快要挺不住的時候,鄭亮突然拍案而起,指著屏幕一角大喊‘就是它!’”
原來,他從遠端視頻監控海量數據中捕捉到了肇事車輛。后來又從肇事車輛上提取到被害人部分衣物纖維。正是憑借這個微乎其微的細節,最終鎖定了嫌疑人,還了受害者一個公道。
就在他犧牲的當天,也就是在處置那起最終讓他獻出生命的警情之前,他已經連續處理了7起各類警情。其中在13時34分接報的天德鎮三輪車撞人逃逸案中,他與同事迅速趕赴現場,走訪商戶、調取監控、鎖定特征、沿線排查,最終在離現場2公里處的隱蔽胡同內發現肇事車輛,并順藤摸瓜,將嫌疑人成功抓獲。
那一刻,他和同事相視一笑,為最終能給受害者一個交代而感到欣慰。如今,他那如釋重負的笑容,大家再也看不見了。
15載從警路,2585起警情的妥善處置,是他守護平安的堅定腳步;33起逃逸案件的圓滿偵破,詮釋著他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零投訴”的背后,是他傾注給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35面錦旗與16封感謝信,見證著老百姓對他最質樸的認可。每一個數字,都閃耀著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警察事業的深沉熱愛,他用青春與熱血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他當時該有多疼啊……”
在家里,鄭亮是個“永遠耐心”的丈夫。妻子紅著眼眶回憶。鄭亮下班后經常接到交通事故當事人的電話,總是耐心細致地解釋,用最樸實的語言讓群眾明白事故的原因和相應的法律法規。
“結婚這么多年,聽他打了那么多電話,我這個對交通事故一竅不通的人,現在都成了半個專家。”妻子說著,淚水無聲滑落,“有時候在路上看到事故現場,我都能一眼看出責任在哪方……可現在,我寧愿永遠不懂這些,只要他能回來……”
當她在司法鑒定意見書上簽字時,看到那句描述傷口長度的冰冷數字,這個堅強的警嫂終于崩潰:“這么長的一道口子……他當時該有多疼啊……”一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淚如雨下。
鄭亮辦公桌的抽屜里還靜靜躺著他為兒子準備的“致歉禮物”——一個精致的警察玩偶。
孩子今年8歲了,懂事以來,爸爸許下過太多次“等忙完這陣子就陪你去玩”的承諾。在孩子心里,穿著警服的爸爸是雷厲風行的英雄,可也是那個“說話最不算數”的人。每次“失約”,鄭亮都會帶著歉意準備一個禮物送給兒子。
就在犧牲前幾天,鄭亮還摸著兒子的頭保證:“等國慶安保結束了,爸爸一定帶你去坐大輪船!”
但這次,他“失約”得如此決絕。兒子再也沒有機會牽著爸爸的手去坐大輪船……
懵懂的孩子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問:“爸爸是不是又去抓壞人了?他怎么還不回來?”直到一天深夜,他在夢里驚醒,突然搖醒媽媽,小臉上滿是淚水:“媽媽,爸爸是不是再也不會回來了?我想爸爸!”
鄭亮的微信頭像是兒子天真的笑容。如今,鄭亮微信頭像上兒子笑容依舊燦爛,卻再也不會作出任何回應。
“媽寧愿你還在忙啊……”
鄭亮這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永遠留給家人,也埋藏著最深沉的愧疚。
“小亮上次回來的樣子現在還在我的眼前……”鄭亮母親顫抖著手撫摸兒子的照片,淚水一滴滴落在相框上,“平時我不敢給他打電話,怕耽誤他工作……每次問他啥時候回家,他總說‘媽,等忙完這陣就回’……”
老人哽咽著說不出話,良久才發出一聲心碎的低語:“這回……我兒總算不忙了……可媽寧愿你還在忙啊……”
鄭亮的父親獨自坐在沙發上,這個在送兒子去警校讀書時只說“要好好干”的硬漢,此刻一遍遍摩挲著兒子的警察證,半晌,他才用沙啞的聲音說:“我兒子……沒給這身警服丟人。”話音未落,兩行熱淚已滾落在他布滿老繭的手上——那是身為人父難以自抑的悲痛,更是對兒子用生命踐行從警誓言最沉重的認可。
“他是我們的貼心大哥”
在隊里,鄭亮不僅是年輕民警公認的“亮哥”,更是輔警兄弟們最信賴的師父。
“亮哥既是我們的戰友,也是我們的師父。”一位輔警紅著眼圈說,“他總說‘咱們是一起并肩作戰的兄弟,你們的作用無人能替。’”
“有一次我協助處理事故時被當事人推搡,亮哥立刻一步上前把我護在身后,語氣嚴肅又克制地對那人說:‘請你冷靜,配合我們工作。’”回憶起往事,這個七尺男兒泣不成聲,“有他在,我們心里特別踏實……”
“我幫亮哥完成了上一起事故他還沒完成的現場圖……”負責事故現場勘查的民警,是鄭亮在隊里最要好的兄弟,他強壓著哽咽,“當我蹲在他倒下的地方測量時,手抖得連尺子都按不住。我只能一遍遍深呼吸,告訴自己——這是亮哥未出完的現場,絕不能出錯……這是我能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后記
秋風嗚咽,鄭亮的生命隕于黑夜,卻把光明留給別人。他一生雖短,卻人如其名——活得堂堂正正、閃閃亮亮……
鄭亮走了,但他用生命點燃的精神火炬正在更廣闊的天地燃燒。這火炬,映照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每一個藏藍身影,匯聚成照亮家國平安的萬丈光芒。英雄的精神已融入時代洪流,與千千萬萬個堅守的身影一起,鑄就起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英雄未遠,忠魂永駐!鄭亮同志,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