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干預老人婚姻、養老機構“服務縮水”退費難、超齡勞動者工傷維權難……隨著老齡化加劇,涉老民事糾紛日趨多元復雜。10月28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北京法院涉老民事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法院涉老民事審判工作情況。
北京高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新聞發言人靳學軍介紹,2024年至2025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各類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審結38287件。當前涉老民事案件呈現五大特點:案件類型多樣、權益保護范圍持續擴大;傳統婚姻家事案件中老年人權益被侵害問題突出;養老服務行業隱患增多,易引發糾紛;老年人勞動權益保障相關糾紛增多;老年人維權能力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北京法院立足司法審判職能,以“如我在訴”的司法理念推出多項審判舉措。
二中院深化涉老特色審判品牌,構建“鳩首杖工作法”,通過黨建引領、文化浸潤、全流程釋法說理與心理疏導,將“尊老敬老”融入訴訟全過程;朝陽法院由亞運村法庭集中審理轄區內涉老年人的各類民事案件后,涉贍養類糾紛平均審理時間縮短了35天,涉老年人行為能力認定及指定監護人類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19天;房山法院對簽發人身保護令的當事人設置事后回訪制度,密云法院重點跟進贍養案件履行情況,確保司法保護落到實處。
在持續優化適老司法服務保障機制方面,多家法院建立涉老年人事項幫扶清單,明確幫扶情形及操作辦法。朝陽法院在訴服大廳設立“長青”志愿崗,吸納優秀退休干部職工參與訴訟引導;豐臺法院推出“六點位同步處置法”,重點守護老年當事人生命健康。同時,法院積極聯動社會力量:三中院廣泛開展普法進社區、進村莊、進養老院活動,并與老年大學合作開設“法律課”;西城法院與屬地黨委、公安、婦聯等多單位簽訂協議,健全對接機制、強化工作聯動。
靳學軍表示,北京法院將始終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積極發揮司法審判職能,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提供高質量司法服務,助力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