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天剛把案子立上,第二天就把事兒捋順了!以前聽人說打官司耗時耗力,哪想到現在這么省心!”
10月2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人民法院北泉人民法庭前響起陣陣爽朗的笑聲。13名葡萄種植戶圍在“泉心泉意”調解室門口,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

欠款“陰云”,兩年愁緒壓農戶
2023年秋,種植戶們跟著收購商張某忙著摘果、過秤,滿心盼著賣葡萄的錢能貼補家用——有人要給老人抓藥,有人要湊孩子學費。
可這筆本該及時到賬的葡萄尾款,一拖就是兩年。少則3000元、多則7萬元的欠款,像塊石頭壓在大伙心上。“每次找張老板要,他總說上游沒結款,我們也沒辦法。”種植戶老李嘆氣說道。
兩年里,連隊、社區干部幫著調解過幾次,雙方始終談不攏。眼看2025年秋收又要到,錢卻沒著落,有人犯了愁:“聽說打官司要走不少程序,可錢要不回來,日子咋過?”幾人在田埂上商量后,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情況反映給了北泉鎮綜治中心。
急民所急,司法“快車”速啟程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須馬上辦。”
10月27日,北泉人民法庭法官孫蕭從綜治中心得知消息后,當天就啟動了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迅速聯合社區、派出所、司法所組建聯調專班。立案當天下午,法官就帶著工作人員找到了張某。

一見到法官,張某也倒起了苦水:“法官,我真不是故意賴賬!今年我還收著他們的葡萄,哪能虧了老鄉?可上游收購商拖著我的尾款不給,我找了好多次都見不著人,想打官司都不知道該往哪兒遞材料……”
原來,這是一起鏈條式債務糾紛,張某既是欠款方,也是上游債務的受害者。
溫情調解,條文“暖化”糾紛冰
“癥結找到了,就得幫他們解開疙瘩。”法官心里有了數。
當天的調解室里,法官拿出紙筆,坐在張某對面,像拉家常似的講起了民事訴訟程序:“你看,要追上游的欠款,得先整理好收貨單、聊天記錄這些證據,立案時要寫清訴求……但這些種植戶養家不容易,得先解決他們急需用錢的問題!”
他特意把專業術語拆成“大白話”,每一步立案步驟都講得明明白白:“你要是不明白,隨時來法庭找我,咱們一起辦。”
看著法官耐心的模樣,張某的焦躁漸漸消散,當場承諾:“法官同志,有您指導我就不慌了!我明天就湊錢給種植戶們付款,絕不再讓他們等!”
當天晚上,法官的電話成了種植戶們的“定心丸”。他挨個打給13人,聲音溫和又篤定:“明天一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說法!”
第二天,當張某在調解協議上按下手印,種植戶們懸了兩年的心終于落地。

“孫法官,真是太謝謝您了!不僅一天就解決了大麻煩,還沒傷了我們和張老板的和氣,以后干活都踏實了!”一位年長的種植戶緊緊握著法官的手,這才有了法庭前集體豎大拇指的暖心一幕。
從兩年欠款壓得莊稼人輾轉難眠,到法官主動靠前、1天內化解矛盾,石河子市人民法院北泉人民法庭用“泉心泉意”的實際行動,打破了群眾對“打官司耗時長、流程繁”的固有印象,也讓司法服務不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充滿溫情的“定心丸”。未來,這樣的“暖心一幕”必將成為常態,讓更多人感受到司法為民的力量,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個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