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緊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懲、護、聯、教、智”五維發力,將司法辦案與權益保護、法治宣傳、數字治理深度融合,在辦案中傳遞溫度,在協作中凝聚合力,全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筑牢司法“防護墻”
大通縣人民檢察院始終保持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壓態勢,聚焦性侵、故意傷害等重點案件,落實“提前介入+一站式辦案救助+雙向保護”機制,今年上半年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2人,起訴15人。同步推動源頭治理,以“強制報告宣傳月”為抓手,聯合婦聯、衛健、教育等部門走進鄉村、社區,通過案例講解、資料發放等形式,向醫護人員、教師、社區工作者等群體宣講強制報告義務,累計覆蓋重點人群300余人次。
深化多元救助 傳遞司法“暖溫度”
構建“司法救助+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全鏈條幫扶體系。大通縣人民檢察院依托“花開北川”未成年人檢察辦公室、“楓暖北川”控申辦案團隊,聯合司法社工,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精準救助。今年上半年為3名未成年人發放司法救助金9萬元;執行幫助教育、親職教育、心理評測(疏導)等未成年人特殊制度共計60余次。

強化協同聯動 織密保護“共同體”
建立“檢察+N”協作機制。大通縣人民檢察院聯合婦聯、法院、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門破解未成年人保護難點、疏通堵點。在校園安全領域,與大通縣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共同排查隱患,督促整改校園周邊食品衛生、消防設施等問題;在禁毒治理中,聯合大通縣公安局禁毒大隊走進良教鄉中心學校,通過仿真毒品展示、涉毒案例剖析等形式,為200余名學生筑牢“防毒墻”;在行業監管方面,針對辦案中發現的電競酒店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等問題,進行綜合履職,推動建立行業自律規范。
創新法治宣教 播撒法治“種子田”
以“全覆蓋、接地氣、趣味性”為原則,打造多樣化法治教育品牌。打造校園主陣地,開學季組織法治副校長走進各學校,以“案例講解+互動問答”形式開展“開學第一課”,覆蓋師生2000余人次。探索特色活動載體,聯合團縣委、縣教育局舉辦“與法相伴未愛童行”第三屆法治夏令營,創新“四大主題日”模式,組織40名少數民族學生沉浸式體驗法治之旅,讓法治知識從“聽進去”變為“記下來”。推動多場景延伸,結合兒童節等重要節點,開展“檢察開放日”等活動,邀請縣域內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單位領導及師生代表,近距離感受檢察工作的法治溫度與為民情懷。

數字賦能治理 提升保護“精準度”
大通縣人民檢察院積極探索數字檢察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的應用。運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開發的有關場所未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監督模型,精準鎖定縣域內3家影劇院未能體現對全體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的問題,成案3件。該模型的運用不僅推動了法律條文落地,更讓未成年人平等享有公共資源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下一步,大通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深化“檢校社”協同,將法治宣傳、心理疏導等服務延伸至偏遠鄉鎮;運用好數字檢察模型,讓數字技術成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智慧大腦”,持續以“檢察藍”守護“少年紅”,用更實舉措、更暖服務,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