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秉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在監督辦案中自覺做到“三個延伸”的具體要求,忠實履行控告申訴、刑事執行檢察監督職責,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司法溫情暖高原 主動作為解民憂
高原的冬日,寒風凜冽。今年年初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等被救助人戶籍地,一股司法的暖流正在悄然流淌,溫暖著許多因案件陷入困境的家庭。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將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作為化解社會矛盾、彰顯司法公正、傳遞司法溫度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近年來救助案件當事人25人,共發放救助金73萬元。
轉變理念,從“等案上門”到“帶案下訪”。改變以往當事人提出救助申請的模式,主動出擊,建立內部線索移送機制。城西區人民檢察院領導親自帶隊,深入基層,帶案下訪、走訪摸排。檢察官們的足跡遍布農牧區,他們翻山越嶺,主動尋找因犯罪侵害而生活陷入急迫困難的被害人及其家屬,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需要救助的對象。在玉樹州雜多縣、海北州剛察縣、門源回族自治縣等被救助人戶籍地,檢察官們克服高寒缺氧的困難,詳細了解被害人家庭的實際損失和生活困境,將司法救助的政策送到百姓家門口。
多元聯動,“簡易聽證+領導包案”高效化解矛盾。為提升救助效率和效果,化解因案產生的矛盾糾紛,城西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現場釋法說理,既提高了救助決定的公信力,又有效疏導了當事人情緒,促進了案結事了人和。對于重大、疑難、復雜或矛盾沖突較為突出的案件,由院領導親自包案,牽頭負責,一抓到底,確保救助工作落到實處,矛盾得到實質性化解。
精準救助,發放救助金+多方籌措,解決燃眉之急。對于審查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城西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區委政法委、區婦聯,依法快速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及時發放司法救助金,幫助申請人解決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一筆筆救助金,如同雪中送炭,為陷入困境的婦女、兒童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延續關懷,定期回訪跟蹤,鞏固長效成果。救助金的發放并非終點,檢察官通過電話、微信或再次上門等方式,定期了解被救助人的生活狀況、資金使用情況以及還存在哪些困難?;卦L不僅確保了救助資金用在“刀刃”上,更能及時掌握新情況,讓司法溫情得以延續。

檢力下沉一線 融網入格促治
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法律監督觸角延伸至基層社會治理最末梢,城西區人民檢察院在區綜合治理服務中心設立常駐檢察工作崗。通過第一時間介入、第一線提供服務:面對面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申訴指引、權利告知等服務,打通檢察便民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專業的檢察服務。
聯動調解化糾紛。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力量緊密協作,對進入綜治中心的適宜通過調解解決的案件,尤其是涉法涉訴信訪糾紛,積極參與聯合調解13件,促成實質性化解,減少群眾訴累。
矛盾化解更高效。大量矛盾糾紛在訴前、在基層得到有效過濾和化解,避免矛盾升級和上行。成功聯動化解多起涉及勞動爭議、征地拆遷、環境污染的群體性潛在糾紛。
群眾獲得感更強。群眾反映訴求、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更加暢通便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走實治理之路 織密法律監督網
推進智慧控申建設。依托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實現網上信訪全覆蓋,拓寬對群眾信訪的網絡受理途徑。今年以來,線上受理群眾訴求6件,占比達20%,構建了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和監督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通過運行制發檢察建議1份,移送線索4件,實現科技賦能監督,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開展源頭治理工作。通過運用自建剝奪政治權利執行類案監督模型,共發現24條剝奪政治權利執行問題線索,經調查核實,累計向公安機關、監獄管理機關依法提出書面糾正違法意見14份,檢察建議5份。全部采納并糾正,有力保障了剝奪政治權利執行的規范性、換屆選舉工作的合法性和有序性。
強化刑罰執行監督。依托社區矯正綜合監管平臺同步檢察系統和大數據剝奪政治權利法律監督模型,對社區矯正工作實現常態化監督,結合每季度專項巡查檢察,下沉司法所和派出所,對社區矯正、暫予監外執行、剝奪政治權利執行等工作“把脈問診”,找出癥結,督促整改落實,提升刑罰執行質效。
下一步,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將繼續深化為民辦實事工作,不斷優化工作機制,拓寬救助渠道,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實現,讓司法陽光照亮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為構建和諧社會、平安青海貢獻檢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