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叔叔阿姨,這個‘法治筆記本’太好啦,還有這個法治布口袋我也很喜歡!”在貴州省施秉縣楊柳塘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抱著套圈贏得的禮物,笑得格外燦爛。當天,施秉縣青年普法志愿者通過“法治小知識搶答”“法治小禮品套圈圈”等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玩鬧間把法治知識裝進了“小書包”。
這是貴州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也是全省上下用心用情護航未成年人成長的生動注腳。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后備力量。近年來,貴州始終扛牢保護未成年人的政治責任,以“守牢底線、抓牢關愛、織牢網絡”為核心,健全制度機制、完善責任鏈條,將保護工作從“單一發力”轉向“多元協同”,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服務”,在黔貴大地上織就了一張覆蓋廣、力度強、溫度足的未成年人保護網,讓每個孩子都能逐光而行、向陽而生。

圖為石阡女警與幼兒園小朋友互動游戲話安全。
守牢底線以法治利劍斬斷侵害風險
2023年4月,興義市公安局接到某學校的強制報告:該校學生楊某在家中被父親毆打致左側鼻骨骨折。興義市人民檢察院“初陽”團隊檢察官聞訊而動,聯合社區民警迅速介入調查。真相令人心碎:智力殘障的楊某幼年失母,長期遭受父親及重組家庭成員的家庭暴力。
檢察官立即向公安機關制發《檢察建議書》,推動公安機關作為申請人,及時向法院為楊某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法院迅速裁定,禁止楊某的父親、繼母等近親屬對其實施任何形式的身體和精神侵害。同時,檢察官建議社區民警及工作人員持續關注、跟蹤保護令落實情況。自保護令送達以來,楊某的家庭再未發生暴力行為,孩子稚嫩的臉龐上,恐懼逐漸被安心的神情取代。
這樣的快速處置,源于貴州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堅決態度。近年來,貴州將依法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作為“底線工程”,嚴格執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建立完善未成年學生自殺和遭侵害案件一案一倒查、社區發現未成年學生苗頭性問題介入干預“兩項制度”,持續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平安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
除了“事后嚴懲”,貴州更加注重“事前預防”。在觀山湖區華潤中學的開學典禮上,法官張勇以“筑牢安全防線,共創陽光校園”為主題,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法治教育課。他結合青少年群體的特點,詳細解析了游戲交易詐騙、刷單返利、虛假中獎等未成年人易陷入的騙局,引導教育同學們提高防范意識,同時鼓勵大家勇敢向欺凌說“不”,時刻牢記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如今,這樣的法治宣傳教育,已成為貴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抓手。全省各地依托“法治副校長”制度,常態化組織法官、檢察官、民警等走進校園,開展“開學第一課”“送法進校園”等活動,并創新推出“法治微課堂”“法治情景劇”“模擬法庭”等特色普法形式,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圖為黃平縣人民法院普法干警走進舊州中學,向同學們講解法律知識。
抓牢關愛以“五育”并舉點亮成長之路
“以前我只在家里跟著父母種過玉米,沒有真正體驗整個種植過程。通過這次勞動,我知道了它怎么從一顆種子變成‘玉米棒’,太神奇了!”威寧自治縣海拉鎮江邊小學學生唐俊杰興奮地分享著勞動收獲。
為讓勞動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實踐,江邊小學在校園周邊開辟專屬勞動實踐基地,劃分玉米種植區、蔬菜種植區、紅薯種植區等功能區域,為每個班級分配“責任田”。從土地翻耕、播種育苗到澆水施肥、除草收獲,學生全程參與農事勞作,在泥土芬芳中感受勞動的價值。
學生家長董八現感慨道:“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后,孩子變得更懂事了,回家不僅主動幫忙做家務,還懂得了珍惜糧食?!?/p>
這是貴州深耕“五育”并舉、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貴州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抓手,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體育領域,開展全省師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參加2小時體育鍛煉,廣泛搭建學生體育競賽平臺,讓學生走出來、動起來、樂起來;在美育領域,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強化學生藝術社團建設,通過書法、繪畫、武術、足球等公益培訓,讓學生在藝術熏陶中提升審美素養與人文情懷;在勞動教育領域,創新探索“勞動+”模式,推動各校建立勞動教育基地,結合勞動技能競賽、“勞動之星”評選等活動,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見行見效。

圖為醫護人員在玉屏自治縣實驗幼兒園指導小朋友正確的刷牙方法。
一個個溫暖務實的舉措,如春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靈,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活,也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多元培育中發現自己、綻放光芒。
在安順市西秀區,“屯堡文化”成為校園教育的鮮活教材。學校通過開設地戲興趣班、舉辦屯堡文化知識講座,組織學生參與主題繪畫、作文比賽等活動,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在盤州市,足球運動成為校園里的“活力符號”。多所學校開設“足球特色課程”、組建校園足球隊,學生們在奔跑、傳球、協作間,不僅錘煉了強健體魄,更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在黔西市觀音洞鎮沙井小學,傳統體育游戲讓校園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在課間操、課外活動時,滾鐵環、踢毽子、打陀螺,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傳統游戲的魅力,于玩樂間陶冶情操、強健身心。
從田間勞動到文化浸潤,從綠茵競技到課間游戲,貴州以“五育”為筆、關愛為墨,在教育沃土繪就學生全面成長畫卷,讓每個孩子向陽綻放。

圖為從江縣剛邊壯族鄉中心小學的學生在課間跳繩。
織牢網絡以多元協同凝聚保護合力
10月12日午后,天柱縣聯山街道移民新區的益童樂園里,志愿者以趣味游戲為紐帶,引導孩子們大膽表達情緒,一堂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課正在進行。
自2019年入駐以來,這座守護搬遷群眾子女成長的“溫馨港灣”,始終以“兒童為本”為核心,為新區孩子搭建起安全、溫暖的課后天地,成為他們玩游戲、做手工、學知識的好去處。
更貼心的是,樂園全年無休,用細致服務撐起“守護傘”:周一至周五,聚焦家長“放學后管不了”的痛點,一邊幫孩子輔導課業查漏補缺,一邊組織戶外游戲強健體魄;周末與節假日,則精準推出心理健康輔導、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護等特色課程,把對孩子的關懷,落到每一個需要的細節里。
兒童關乎未來,少年強則國強。近年來,貴州始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強化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構筑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的關愛機制,為孩子們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圖為黔西市五里布依族苗族鄉五里小學的操場上,校足球隊的學生在進行足球比賽。
加強陣地建設,凝聚關愛力量——
加大兒童之家、兒童快樂家園、向日葵親子小屋、童伴之家、益童樂園等建設力度,充分發揮救助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陣地作用;
整合“愛心媽媽”等志愿服務力量,幫扶留守和流動未成年人,在周末和寒暑假等重點時段開展“快樂星期六”“把愛帶回家”等關愛服務;
舉辦家庭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邀請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普及科學育兒理念,提升家長的監護能力與教育水平。
打破部門壁壘,形成保護合力——
公安部門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嚴懲各類犯罪分子;
司法部門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教育部門抓好校園安全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衛生健康部門關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開展健康檢查、疾病防控等工作;
…………
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貴州各相關部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以勠力同心的暖心奔赴,全面參與少年兒童關愛行動,成為他們成長的助力者、護航者、保護者,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