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海檢察機關創新涉海案件辦案機制,構建“陸岸與海洋統籌、辦案與修復并重”的治理體系,為全國海岸線保護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威海模式”。

在榮成石島漁港,船長王東(化名)正忙著整理船上物資,做出海前的最后準備,這是他時隔一年后首次出海。幾年前,王東因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判刑,并在居住地鎮街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之前每個周都得去司法所報到,根本沒法出海,只能靠干點零活維持生計。”王東回憶道。
榮成是北方漁業大市,轄區海洋漁業從業人員達25萬人,榮成市檢察院在摸排中發現,類似王東這樣因接受社區矯正而無法正常出海作業的涉海涉漁社區矯正對象74人。
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榮成市檢察院主動聯合司法、海洋漁業等部門研討協商,出臺多項規范性文件,有效破解了涉海涉漁社矯對象在出海方面存在的“手續多、審批久、批假短”的政策瓶頸。
“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對172人次的相關人員出海審批進行監督,確保其依法依規出海作業,既保障了他們的生計,也為本地漁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榮成市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林睿介紹。
在保障涉海從業者權益的同時,榮成檢察機關還積極探索公益訴訟與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機制,累計追繳海洋生態修復金3700余萬元,這些資金全部用于增殖放流、海草種植等,有效保障了海洋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榮成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嬌鵬介紹,截至目前,榮成市檢察院已辦理替代性修復公益訴訟案件20件,增殖放流魚蝦2100余萬尾,栽種鰻草75余萬株,“檢察+固碳”辦案新模式持續推進。
近年來,威海檢察機關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的海洋保護理念,通過辦案推動一系列海洋環境保護措施落地見效。據統計,相關工作開展以來,已督促清理固體廢物84噸,修復海岸線16公里,收回海域使用權4萬余畝,辦理相關涉海案件183件,挽回損失2.3億元。
威海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曹凌云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樹牢海洋綜合保護全局觀,完善一體化聯動辦案機制,打造海洋數字檢察新模式,不斷提升履職專業化能力,為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