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藍”融入草原文化好品牌點亮邊疆治理
錫林郭勒盟檢察機關創新檢察品牌助力邊疆治理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立足全盟地域廣闊、小院居多的實際,部署開展“一院一品、一部一優”品牌創建工作,通過差異化發展路徑推動檢察工作提質增效。今年以來,錫林郭勒盟檢察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尹桂君先后深入13個基層檢察院走訪調研,每到一院都詳細了解該院的品牌建設情況,結合各地發展實際“量體裁衣”,推動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成效突出的檢察品牌。截至目前,錫林郭勒盟已建成13個特色檢察品牌和9個檢察文化品牌,這些品牌不僅提升了檢察工作質效,實現了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的基層治理目標,為邊疆地區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錫林郭勒樣本”,也成為了北疆法治文化建設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烏蘭牧騎與公益訴訟宣傳隊

校園普法
服務開放大局打造口岸法治高地
作為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城市,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地處“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承擔著聯通內外、輻射周邊的重要使命。面對日益頻繁的跨境人員往來與經貿活動,社會治理面臨復雜局面。在此背景下,二連浩特市人民檢察院緊扣國家戰略定位,深植口岸沃土,精心打造“檢守口岸”品牌,圍繞安全守護、經濟賦能、生態護航、服務提質等維度精準發力,《“檢守口岸”展現邊疆檢察擔當》獲評全區檢察機關“一院一品”典型事例。以法治微光匯聚成守土固邊的磅礴力量,為北疆穩定與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檢守口岸”品牌始終堅持把涉外治理作為核心任務,構建起適配口岸特點的司法辦案體系。針對走私、洗錢、偷越國(邊)境等跨境違法犯罪高發的態勢,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建立快速辦理通道,依法高效打擊各類危害邊境秩序的犯罪行為。自2023年以來,共辦理涉外刑事案件81件105人,深挖關聯案件27件,有效遏制了跨境違法活動的蔓延勢頭。特別是在多起重大走私案件中,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方向,確保案件證據鏈條完整、法律適用準確,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開放包容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理念。二連浩特市檢察院主動服務沿邊開發開放大局,圍繞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深入研究中蒙兩國法律政策差異,撰寫口岸經貿法律適用研究報告,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精準法治指引;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影響營商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開展涉企案件監督工作,持續凈化了口岸法治環境。此外,該院還設立外國人接待“綠色通道”,優化12309檢察服務中心功能,為外籍人員提供多語種法律咨詢和服務,切實提升了國際司法形象。
筑牢綠色屏障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肩負著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重大職責。全盟檢察機關因地制宜,將公益訴訟作為生態保護的有力武器,打出“組合拳”,織密“防護網”。
“99號公路”作為西烏珠穆沁旗精心打造的旅游品牌,以其160公里的彩虹公路串聯起草原風光,成為錫林郭勒盟文旅發展的新亮點。西烏珠穆沁旗人民檢察院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以公益訴訟為引擎,創新打造了“99號公路·益路同行”檢察品牌,通過法治手段守護生態、賦能文旅,為草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屏障。在品牌框架下,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緊盯旅游專線沿線環境問題,推動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年初,西烏珠穆沁旗人民檢察院針對99號公路沿線棄置死因不明牲畜的生態隱患,及時立案并向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清理恢復,確保旅游專線生態安全,并聯合西烏珠穆沁旗文化執法局和蘇木鎮執法大隊開展專項檢查,排查沿線牧民旅游點、民宿的行業許可、草原占用及安全隱患等問題。排查中,發現大貨車頻繁通行影響游客安全,立即牽頭召開聯席會議,推動多部門聯治聯調,優化交通管理。
依托“河湖長+檢察長”機制,利用無人機巡查水域,高效治理“四亂”問題,確保河湖生態與旅游景觀和諧共生;構建長效協作格局,與相關部門簽訂《“檢察+文旅”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拓展跨區域合作,與相鄰旗縣共建線索移送機制,形成生態保護合力……通過這一系列法治化、專業化的舉措,化解了文旅發展痛點,提升了草原旅游品質,為北疆文化建設注入了檢察智慧,也充分彰顯了檢察力量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正鑲白旗作為農牧業產業相結合的旗縣,農村地區長期存在因隨意丟棄廢棄農用地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正鑲白旗人民檢察院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下功夫,通過分析政協提案獲取監督線索,啟動公益訴訟程序,組織生態環境、農牧業等部門召開磋商會,通過共同制定回收補貼政策、設立集中回收點、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等全鏈條舉措,最終實現了130余噸廢舊地膜規范處理。在后續環節,該院還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廢舊物品收購站專項整治,消除火災與環境污染隱患,推動建立規范化運營機制,為地區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檢察力量。
蘇尼特右旗人民檢察院創新構建“檢察+烏蘭牧騎”模式,精心培育了“紅綠藍·騎跡”檢察品牌,并在品牌框架下,組建了烏蘭牧騎公益訴訟宣傳隊,與烏蘭牧騎隊員共同下鄉履職。充分發揮線索發現、公益修復監督作用,快速高效地解決群眾關心的公益損害問題。目前,該院通過宣傳隊收集到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線索10余條,均得到了及時有效處理,以檢察力量守護了草原生態文脈。
鑲黃旗人民檢察院依托全盟首家公益訴訟工作室,打造“鑲檢·杜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特色檢察品牌,并聘任94名“公益守護人”,實現全旗嘎查(社區)全覆蓋,夯實了專群融合的群眾根基;組建了無人機執勤小分隊,在辦理的古樹保護、毀林毀草等相關案件中,實現了現場參與調查取證,進一步提升了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質效;籌建了集警示教育、法治宣講、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鴻格爾烏拉山自然保護區”基地,讓法治的甘霖能夠滋潤草原,也確保了制度紅利能夠普惠民生。

聯合座談

簽訂協議

開展巡查
賡續歷史文脈守護歷史文明瑰寶
草原地域遼闊、點多線長,傳統文物保護力量難以全覆蓋。正藍旗人民檢察院立足元上都遺址所在地的獨特區位,構建起以“檢察監督+行政履職+社會參與”為核心的立體化保護網絡;創建了“馬背公益守護人”檢察品牌,并創新組建了“馬背公益守護人”隊伍,吸納熟悉地形的牧民向導與專業文保專家參與相關工作。
這支隊伍不僅承擔日常巡查任務,還通過“流動普法”將文物保護法送到牧戶家中。為進一步提升隊伍的業務水平,該院聯合文旅部門多次開展法律實務與技能培訓,讓這支“騎士團”既懂馬背巡查的“土辦法”,又掌握法律監督的“硬本領”,成為了草原上移動的文物保護“哨所”與法治宣傳“課堂”。
文物保護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正藍旗檢人民察院主動打破部門壁壘,牽頭與錫林郭勒盟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正藍旗文體旅游廣電局簽署合作協議,構建起“檢察+行政”的聯動機制,通過線索雙向移交、聯合巡查、專業支撐“三位一體”協作模式,實現了行政履職與檢察監督同頻共振,形成了“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文物保護新格局。
檢察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實干。在“督促履行金界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職責”一案中,正藍旗檢察院以檢察監督推動整改,成功拆除違規網圍欄,讓歷史遺跡恢復原貌。
從馬背上的巡查到檢察監督的亮劍,從單點守護到協同共治,錫林郭勒盟檢察機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讓“檢察藍”成為北疆草原上守護文明瑰寶的最美底色,以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檢察機關服務文化自信、護航歷史傳承的生動答卷。

宣講政策

普法宣傳

實地巡查

調查取證

遺址調研
傳遞司法溫度托舉百姓幸福生活
當未成年人陷于無人撫養的困境,當患有精神疾病的婦女遭受侵害卻無力發聲,當農民工的血汗錢被無情拖欠……這些弱勢群體面臨的“無解之局”,正是太仆寺旗人民檢察院“檢察護‘弱’維權崗”的發力之處。該院以“四大檢察”協同發力的硬核擔當與司法為民的深沉情懷,為弱勢群體筑起堅實法治屏障,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穿透陰霾。
維權崗自創建伊始,聚焦太仆寺旗發展大局與弱勢群體權益保障,將化解基層矛盾、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作為根本目標,主動向太仆寺旗委政府、人大及政法委專題匯報了這一工作構想與實踐,獲得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并被旗人大常委會列為年度工作要點。這一自上而下的認可與支持,為維權崗注入了強勁動能,成功構建起“檢察牽頭、多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弱勢權益保障體系,凝聚起護佑弱者的磅礴合力。維權崗聚焦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殘疾人、農民工等群體的“急難愁盼”,開辟案件辦理“綠色通道”,實現涉弱案件優先受理、快速流轉、全程加速。從受理立案到調查取證,從支持起訴到司法救助,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務。
前不久,該旗一未成年人在遭受毆打后索賠無門,維權崗僅用三天時間完成支持起訴,助其拿到賠償款;2025年,通過支持起訴為24名農民工追回了欠薪。從個案辦理的精準滴灌到社會治理的系統灌溉,從司法救助的雪中送炭到協同共治的長效護航,太仆寺旗檢察院“檢察護‘弱’維權崗”以堅實的法治步伐,持續傳遞著司法的力度與溫度。
以檢察擔當為基石,穩穩托舉起萬千百姓的福祉,是錫林郭勒盟檢察機關創建一個個檢察品牌的初心。錫林浩特市人民檢察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構建的“一核四維”檢察品牌體系,就精準契合了這樣的宗旨。該體系以主品牌“錫檢·法治安達”統領全局,子品牌“錫檢·圓桌派”、AI數字檢察官“檢小薩”“薩合力民·行守護者”和“檢‘益’錫林”形成矩陣,及時回應廣大群眾的法治需求。針對錫林郭勒草原地廣人稀的特點,該院創新宣傳模式,依托“檢小薩”AI數字檢察官、法治大篷車,將檢察故事講到了阿爾善寶力格等偏遠地區,讓法治理念“飛”向了草原深處,為民族團結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紅綠藍·騎跡”將烏蘭牧騎“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紅色基因融入檢察血脈;公益訴訟宣傳隊在傳播黨的溫暖的同時,以“送醫送藥、代辦代購、關愛慰問”等細致入微的服務,將檢察溫情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檢察機關的忠誠使命與為民初心,讓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成色更足。近年來,“紅綠藍·騎跡”檢察品牌先后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優秀文化品牌”和全國檢察新媒體精品“融合創新二十佳”等榮譽,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貢獻了檢察智慧與力量。這些品牌不僅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生動詮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司法路徑,也彰顯了檢察機關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擔當。下一步,錫林郭勒盟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化品牌建設,以法治之力護航邊疆發展,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草原大地。(邊俊娜 王凱旋 薩日蓋 娜美拉 那日蘇 苑豆豆 張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