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委的領導下,太原中院健全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制度,從執行機制、執行方法上發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打造了“三晉樣本”——
“最后一公里”的進階密碼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強調:“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制度,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p>
切實解決執行難,如何在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制度上見真章、提質效?
面臨查人找物難、執行處置環節多、處理流程復雜、協調配合難度大等難題,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創新思路、方法、機制,持續增強執行監督合力和實效,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同時也為落實《意見》有關執行領域改革部署積累了更多有益實踐經驗。
2024年以來,太原兩級法院執結案件15.5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346.96億元,執行到位率、執行完畢率、自動履行率等同比提升,終本案件、平均辦案用時同比下降,執行工作態勢發生了明顯變化。
執行質效持續向好,充分印證了太原法院全方位執行監督體系的生命力。
24小時在線的執行110
今年4月的一天,太原中院執行110值班室電話響起。
“你好,這里是太原中院執行110?!?/p>
“我要投訴某基層法院的執行法官消極執行,案子這么長時間了一直不推進……”
執行110收到投訴后及時轉交執行局信訪組,經核查:這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涉案標的額16.05萬元,因被執行人拒不配合且失聯,法院窮盡執行措施后發現被執行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暫時擱置,但執行法官一直在多方查詢被執行人行蹤和財產線索。
了解情況后,太原中院執行局立即督促該院加大執行力度,共商“破局”路徑。近日,執行110值班人員進行了回訪,經申請執行人提供最新財產線索,該案已執行回11.24萬元,剩余款項仍在繼續執行中,申請執行人也對執行法官的工作表示理解和認可。
2023年6月,太原中院設立執行110,每天安排一名執行法官、一名執行助理、四名法警全天候待勤,提供24小時接線服務。
太原中院執行局局長邢如灝介紹:“執行110兼具聯系執行法官、咨詢、投訴等功能,當事人可以撥打電話反映消極執行、慢執行及違紀違法等情況,值班人員接聽、登記后,當天轉交執行局信訪組核查處理或督促基層法院執行,并定期回訪?!?/p>
同時,申請執行人或知情人員可隨時撥打執行110的電話,舉報被執行人行蹤和財產線索,執行干警接到線索后將立即甄別并第一時間出警處置案件。
今年7月8日晚,執行110值班室接到一起案件的申請執行人打來的舉報電話:“我發現被執行人李某即將坐飛機從武漢回太原,0點05分落地……”
執行法官程鍵第一時間與機場公安聯系,5分鐘后,執行法官、執行助理、司法警察全部到位,向太原武宿國際機場趕去。
李某沒有想到自己的蹤跡會被發現,更沒想到多年前的舊案,在承辦法官已退休、案件已終本的情況下,法院還會追著不放。被帶回法院后,李某主動申報隱匿的房產并與申請執行人達成了和解協議。
截至今年10月17日,執行110開通以來,共接聽電話1.6萬余次,出警1233次,出警后當場履行225件,和解667件,處理舉報投訴41次。
“我們通過執行110,加大執行行為和執行環節的公開力度,保障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執行在陽光下運行?!毙先鐬f。
交叉執行的“鯰魚效應”
2024年9月,一起多年未能執行到位的村委會借款合同糾紛案,擺在了太原中院執行法官黃正杰的案頭。
這是某基層法院的一起執行案件。某村委會需要履行近600萬元的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執行干警到銀行扣劃其在財政局賬戶的存款時,相關部門、銀行總以各種理由干預、拖延執行。幾年時間里,執行干警在數十個部門間往返奔波,案件推進十分緩慢。
太原中院執行局在調研時發現這一情況,依法將該案提級執行,在人大代表、新聞媒體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下,強制扣劃了被執行人在財政局賬戶的存款,返還申請執行人。至此,這起長達七年的積案順利執結。
隨著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被“激活”,受到權力、人情、關系等因素制約而出現的“執行難”,有了交叉執行這一新的解題思路。
太原中院定期研判,對被執行人主體特殊、外部干擾大的案件,以及長期未結、信訪案件,依法提級執行或者指定到具有優勢的同級法院辦理,有效排除非法干預執行、阻礙執行,遏制逃避執行、抗拒執行行為,并且全程指導督促,確保件件取得實效。
交叉執行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自2021年開展提級執行以來,太原中院每年提級3000余件案件,60%的“骨頭案”得到實質化解。2024年以來,太原法院交叉執行5033件案件,執結3892件,執行到位金額12.26億元,人民群眾關心的一批難案、積案得到化解。
交叉執行既是一種有效的辦案方式,也是加強執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抓手。太原中院充分釋放交叉執行效能,減少權力、關系、人情干擾,促進執行監督落到實處。
太原中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張順軍介紹:“我們通過提級、指定執行等,能夠發現原執行法院或者原承辦人是否存在消極執行、拖延執行乃至執行不廉等問題,配套采用追責問責機制,不斷提升執行辦案規范化水平。”
專業監督成為“破局”利刃
很長一段時間,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馮韶林都頗為苦惱。
2024年4月,被執行人星宸公司(化名)合同糾紛案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執行法官通過線上查控、線下調查,均未發現星宸公司有可供執行的財產。
星宸公司向法院提供了財產申報表、賬冊等資料,同時表示:“公司現在賬戶沒錢,庫存商品滯銷,也沒有市場價值?!?/p>
馮韶林曾兩次參加太原中院組織的執行干警財務知識培訓,但面對幾張記賬憑證復印件、一摞混亂的手寫賬本,對星宸公司是否存在轉移財產行為,還是有些拿不準。
如何才能查清楚星宸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馮韶林想到了太原法院聘請的財務調查員。
2023年12月、2025年4月,太原法院分兩批面向社會公開聘請財務調查員,30名注冊會計師、經濟師受聘,在涉企執行案件中為法官提供財務調查方面的專業建議。
經委托財務調查員進行調查,法院發現星宸公司財產狀況與其申報嚴重不符:其庫存商品價值遠遠大于向法院申報的財產價值;公司及其全資股東與其他六個關聯公司存在財務混同;公司以客戶債權30余萬元抵頂其他公司債務……
財務調查員抽絲剝繭,發現星宸公司存在隱匿、轉移公司財產的行為,其具備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情節嚴重,晉源區法院依法將星宸公司負責人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被執行公司運營‘風生水起’,賬上卻沒錢?!?/p>
“簽署了和解協議,卻推說資金周轉困難不履行?!?/p>
“信用懲戒措施都用上了,錢還是執行不回?!?/p>
……
如何讓“影子賬”無處藏身?財務調查員的專業監督成為“破局”利刃。
財務調查員專業研究企業資產、負債、利潤等問題,如果被執行人通過隱匿財產、抽逃出資、虛假出賬、賬外循環等手段規避執行,法院借助財務調查員的專業調查,能夠有效查實被執行人的明賬、暗賬、虛賬,真實反映其財產狀況。
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太原法院對158件執行案件進行了財務調查,執行財產8億余元。
“聯動+數據”賦能流程監督
“以前,平均每天都有60多份材料要去太原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查控,按照雙人雙證要求,需要120余人次前往辦理……”談起財產查控慢、效率低的問題,太原市杏花嶺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趙江濤深有體會。
如何避免扎堆查控、重復查控,破解選擇性執行、消極執行?2023年7月,太原中院執行局成立集約查控組,在全市法院展開執行事務集約化查控體系建設,實現財產高效查控。
“以前查控需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跑,現在我們只需要在內網向中院提交信息,中院就會統一查控并在規定時間回復,為基層執行法官減輕了負擔?!壁w江濤說。
集約查控極大地提高了執行效率,基層執行法官日復一日跑各部門查控的奔忙不復存在,人力資源向辦案核心工作聚合發力。自2023年7月實行集約查控以來,共辦理查控事項12.01萬件。
太原中院借助“總對總”“天眼查”線上查控,查詢被執行人名下財產,以及被執行企業關聯公司、風險評估、股東股權等信息,通過線下對理財、公積金、現場、環境、財務等進行調查,全方位打擊被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等行為。
此外,太原中院在縮短查控周期、完善查控內容、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進一步探索嘗試。比如,與社保局建立了網絡辦公機制進行材料查詢和流轉,90%以上社保查詢一次都不用跑。
在一場場“破”與“立”的淬煉中,太原中院賦予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改革新的內涵,解鎖了“最后一公里”的進階密碼——
充分發揮對疑難復雜案件的協調指導作用,對基層法院執行工作推進情況隨時抽選、隨時調度、定期督導;
設立執行服務中心,推廣智慧執行APP,暢通當事人溝通、監督渠道;
運用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專業力量,對執行案款的收存管發情況大起底,系統排查、整改案款管理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嚴格落實執行案件審限管理制度,將執行案件、執行異議案件審限納入院庭長三級留痕監督,壓實監督管理責任;
依托信息化平臺,對太原法院執行案件關鍵節點“一鍵監管”,實現對執行行為的提醒、留痕、倒查和監督;
……
今年7月28日,太原中院對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執行機構現有執行裁決庭、執行監督處、執行指揮處以及5個執行庭,深化執行裁決權與執行實施權的分離,改革“一人包案到底”辦案模式,健全執行權力和責任清單,實現制度閉環、分權監督。
“執行監督不僅是對執行行為的規范制約,更是對執行過程的‘望聞問切’。我們將持續強化對執行權的監督制約,深化和規范司法公開,以監督倒逼執行行為進一步規范,從而提高執行質效,確保當事人勝訴權益及時實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太原中院黨組書記、院長于昌明講道。
以監督促推執行工作全面規范提升
——訪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馮軍

記者:《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對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制度作出明確部署,山西法院在這方面有哪些探索實踐?
馮軍:近年來,山西法院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在執行工作質效管理、集約辦理、精準調度、實時督辦、專題培訓、集中攻堅、案卷評查、智慧執行APP應用、代表委員監督等方面形成了常態長效的工作機制,持續強化對執行權的監督制約,提升執行工作管理現代化水平,維護當事人勝訴權益及時實現。
其中,太原中院的探索實踐是創新性的,成為山西法院的典型代表。他們從跨部門協同、跨層級聯動、多主體配合入手,推動執行監督有效運行,不斷清除執行領域的頑瘴痼疾,實現執行工作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
記者:交叉執行能夠充分激發執行活力和動力,是完善執行權運行監督制度的重要抓手。山西法院如何用活交叉執行這把“金鑰匙”?
馮軍:交叉執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統籌、綜合協同。山西高院研究出臺方案,通報典型案例,制定了《交叉執行體檢單》精準糾偏,攻克了一批難案、積案。在最高人民法院督促推動和山西法院的積極推進下,地方黨委、政府主動協調配合,促成某銀行與某企業達成金融借款執行和解協議,銀行拿到真金白銀,企業卸下多年包袱輕裝前行,這起多年難以推進的“骨頭案”,成為化解類似糾紛的“示范案”,入選了人民法院交叉執行典型案例,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一子落,滿盤活。交叉執行工作以點帶面,帶動山西法院整體執行工作質效穩步提升。2024年,山西法院執結案件29.17萬件,執行到位金額553.2億元,執行到位率同比上升4.74個百分點。山西法院將進一步推進交叉執行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運行,朝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的目標不斷邁進。
記者:請您談談山西法院如何結合工作實際,將《意見》中深化執行體制改革部署落到實處?
馮軍:執行工作是一個良心活,我們必須把執行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大局中考慮、必須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來做這項工作。山西法院將以“頭拱地”的決心和“釘釘子”的精神,全面貫徹落實《意見》,深入落實落細全國大法官研討班精神,在黨委堅強領導下積極與有關部門共商源頭解決執行難的治本之策,積極開展“執行工作規范提升”三年行動,深度結合交叉執行、終本清倉、執破融合、執行隊伍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執行監督,健全執行工作長效機制,以高質量執行工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
來源:山西高院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