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治護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楓’景”果洛行采訪組驅車駛入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空氣中彌散著稀薄的清涼。
在這片廣袤的高原牧區,甘德縣公安局民警、輔警用創新變革的智慧、心系群眾的擔當、警民同心的力量,交出了一份治安防控與民生服務的精彩答卷。

答卷一 科技賦能,織密草原防護網
“以前總擔心牛羊被偷,晚上睡不踏實,現在有了太陽能監控設備,心里踏實多了!”甘德縣柯曲鎮牧民才讓站在自家帳篷前,指著遠處草原上矗立的太陽能監控設備,向記者講述著身邊的變化。
甘德縣公安局柯曲派出所守護著1753平方公里牧區,大部分區域處于無電狀態,常規監控設備無法使用,盜竊牲畜案件曾讓牧民群眾頭疼不已。
2024年8月,經柯曲派出所民警、輔警反復實地踏勘、調研,一條率先在果洛州首創的、獨具特色的治安防控新路徑應運而生。
“我們創新引入太陽能監控設備,無需外接電源,通過無線傳輸信號,徹底擺脫了對電和網的依賴。構建起24小時不間斷的嚴密治安防控網絡,如今,曾經的盜竊案高發區域實現了‘零發案’。”甘德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柯曲派出所所長馬明旭介紹。在柯曲派出所監控室的LED電子顯示屏上,草原各個角落的實時畫面清晰可見,值班民警緊盯屏幕排查可疑情況。
與此同時,柯曲派出所結合監控數據調整巡邏策略,形成“警力跟著警情走”的動態布警模式。記者跟隨巡邏民警駕車行駛在草原牧道上,民警指著手機里的巡邏路線圖說:“通過分析監控數據,我們精準劃定重點巡邏區域和時段,巡邏效率顯著提升。”從“被動破案”到“主動防范”,柯曲派出所的創新實踐,讓草原上的安全防線越織越密。
答卷二 服務下沉,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不用跑幾百公里,在家門口就能拿到摩托車駕駛證,省錢又省時。”剛拿到摩托車駕駛證的卓瑪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摩托車是當地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甘德縣未設立摩托車駕駛證考場,牧民群眾要往返數百公里才能參加考試,不僅花費高,還耽誤放牧。
為解決這一民生痛點,甘德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主動對接果洛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爭取考試權限下放和設備支持,并協調多部門在柯曲鎮設置臨時考場。
考場布置標準,休息區、報名區、培訓區一應俱全。“考慮到牧民群眾的語言習慣,我們安排了精通漢藏雙語的民警擔任考官和工作人員。”甘德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志強告訴記者,從講解考試流程到安全駕駛知識,民警都用漢藏雙語溝通,確保牧民群眾聽得懂、能配合。
今年7月10日至8月13日,甘德縣公安局交管大隊組織了5批次理論考試、6批次場地技能考試,服務850余名牧民群眾,累計為牧民群眾減輕經濟負擔80萬余元。
此外,甘德縣公安局聯合果洛州公安局刑事科學研究所,為轄區無戶口人員上門免費做親子鑒定,辦理落戶。“民警提供上門服務還不花錢,太貼心了!”牧民扎西的妻子抱著剛辦完手續的孩子連連稱贊。這些便民舉措如股股暖流,溫暖著牧民群眾的心。

答卷三 警民同心,共筑平安防線
“民警普法宣傳時叮囑我們要及時舉報違法犯罪線索,我們一直記在心里。”在甘德縣公安局下藏科派出所,牧民老馬向記者講述他向警方提供破案線索的原因。
2024年12月15日,下藏科派出所接到老馬提供的線索,發現有人在獵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藏科派出所立刻上報情況,甘德縣公安局迅速抽調民警組成專案組。專案組民警通過調取監控視頻、走訪群眾、分析軌跡,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查獲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尸體1具,非法槍支2支及彈藥若干。
在甘德縣,像老馬這樣主動參與治安防控的群眾越來越多,這離不開甘德縣公安局各基層派出所建立的警民聯防機制。記者在走訪時發現,牧民群眾之間相互照應,遇到異常情況會及時向派出所或村警報告。
警民同心,已然形成了一張覆蓋草原的共治網絡。數據顯示,在大情報、大治安格局下,甘德縣行政、刑事案件實現“雙下降”,平安底色愈發濃厚。
夕陽西下,草原上牛羊的輪廓與紅藍交替的警燈交相輝映,繪就出最動人的平安圖景。在這里,甘德縣公安局民警、輔警早已將“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融入每一次風雪中的巡邏、每一回深夜里的出警、每一次為牧民群眾解憂的奔波中。他們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卻滿是潤物無聲的溫暖,如高原上的格桑花,不畏風沙與低溫,在艱苦的環境中倔強生長、熱烈綻放,把最質樸的芬芳與最堅韌的力量,留在了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上,也刻進了牧民群眾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