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訴訟服務的窗口前沿,到鄉村振興的實踐課堂;從優化營商環境的專項攻堅,到崗位練兵的競技擂臺……陜西法院青年干警正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法院人的責任與擔當。
近年來,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緊扣新時代法院隊伍建設要求,創新構建并深入實踐“鑄魂·賦能·礪行”三維一體青年干警培養模式,從思想引領、能力培養、實踐鍛煉三個層面同步發力,助力青年干警筑牢信仰之基、提升專業之能、錘煉實干之風。
把忠誠刻在心里
今年初,延安某小區樓上住戶王某某家中水管爆裂,導致樓下張某某家中墻面起皮、家具浸水。原本和睦的鄰居因維修金額爭執不下,雙方矛盾逐漸激化。
“如果走司法鑒定程序,不僅時間長,而且費用較高,對雙方都是負擔。”接到此案后,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法官楊慧琴意識到,一紙判決雖能給案件畫上句號,卻未必能為這段鄰里關系解開心結。
這時,楊慧琴想起參加“學習馬錫五做好傳承人”主題宣講活動時的情景——在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的沉浸式教學中,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巡回審理、就地辦案、調判結合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深深觸動了她。“公正司法的目標不能止于‘案結’,更要追求‘事了人和’。”楊慧琴決定,到糾紛現場、到當事人住所去嘗試就地開展調解、化解矛盾。

在涉案房屋現場,張某某情緒激動地指著墻面說:“法官你看,這都成什么樣了!”王某某則堅持認為損失沒有那么大。楊慧琴沒有急于評判,而是組織雙方邀請的專業維修工進行現場勘驗。她從公平合理、鄰里情感入手,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經過耐心溝通,雙方最終就損失金額達成共識,并當場簽署調解協議。王某某當即兌付了全部賠償款。
“紅色資源不是掛在墻上的史料,而是融入血脈的方法,讓我真正理解了‘司法為民’的初心,教會我如何把案子辦到群眾心坎上。”楊慧琴深有感觸地說。
這起案件的成功調解,是陜西法院“鑄魂”工程的生動實踐。全省法院始終把政治建設作為青年干警培養的首要任務,通過舉行“新時代馬錫五式好法官”宣傳活動、青年理論學習等多種形式,推動紅色司法文化入心入腦、見諸行動。
在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青年干警通過常態化學習交流,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位青年法官表示:“政治學習教會我們跳出案件看影響,真正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為成長保駕護航
不久前,陜西高院剛入額的法官郝杰遇到了一起新型疑難案件。這是一起某網絡主播與某傳媒公司的勞務糾紛案,其中涉及了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關系認定、收益分成、違約責任等新型法律問題。
“那段時間我感覺壓力非常大。新型業態用工模式特殊,傳統勞動關系認定標準面臨挑戰,案件法律關系復雜,證據材料繁多,我感覺頭緒紛雜。”在郝杰倍感焦慮之時,兩位導師及時伸出援手。
郝杰的思政導師敏銳察覺到了她的情緒波動,主動談起:“不要有畏難情緒,這類案件既是鍛煉能力的‘磨刀石’,也是檢驗能力的‘試金石’。處理此類糾紛,既要依法保護勞動者權益,也要關注新經濟業態的健康發展,思考裁判可能對就業市場產生的引導作用。”
業務導師則為郝杰提供了堅實的業務指導,帶領她一同分析經紀合同條款,厘清演藝經紀行為與勞動管理的界限。“重點審視合同中關于人身隸屬性的約定條款,這是區分經紀關系與勞動關系的關鍵。”業務導師一邊標注關鍵證據一邊講解道,“在裁判文書中,說理要結合新業態特點,重點分析公司對網絡主播是否構成支配性勞動管理,既要依據現有法律原則,也要體現對新興商業模式的理解,讓各方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雙導師的精準“導航”下,郝杰逐漸撥開迷霧,明確了審理方向,高質量地完成了審理報告和判決文書撰寫。合議庭充分采納了她的意見,案件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雙導師就像我職業道路上的‘導航儀’和‘穩壓器’。思政導師確保方向不偏,胸懷大局;業務導師保障專業過硬,技藝精湛。”郝杰笑著說,“這種指導模式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成長得更快、更穩。”

截至目前,陜西高院已為新遴選員額法官及新入職的26名青年干警全面配備“雙導師”,并通過“一月一談心”“一案一指導”等常態化機制,顯著提升了青年干警獨立辦案的能力和效率。同時,還配套建立了“不足提醒促成長”機制,通過隨機提醒、定期提醒等多種方式,常態化幫助青年干警校正方向、優化提升。今年以來,陜西高院已開展書面提醒10余次、面對面提醒40余次,幫助青年干警快速成長。
到一線淬煉真金
今年5月,陜西高院青年干警馬玉鵬踏上了前往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的支援之路。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條件艱苦、氧氣稀薄,但對馬玉鵬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礪行”機會。
“初到阿里,連上二樓都會氣喘吁吁,晚上睡不著覺是常事。”馬玉鵬回憶道,“但在如此艱苦環境下,當地法官依然堅守崗位、恪盡職守,這一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原來我辦案時更多關注的是犯罪構成和量刑規范,但我來到阿里中院后深刻體會到,邊疆民族地區刑事審判工作不僅關乎實現司法公正的職責使命,還肩負著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的政治責任。”馬玉鵬說。
在援藏期間,馬玉鵬積極參與案件的探討,知無不言地分享自己在刑事審判方面的經驗體會,并主動向當地老法官請教,學習簡單的藏語問候,深入當地學校、駐軍開展普法宣傳,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這段經歷是我職業生涯的寶貴財富,讓我學會了在艱苦環境中堅守初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守護司法公正。”馬玉鵬笑著說,“回到陜西后,我將更有信心去應對和迎接各種挑戰。”
今年以來,陜西高院堅持“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先后選派10名年輕干警到鄉村振興、援藏工作一線實踐鍛煉,6名干警赴最高人民法院及第六巡回法庭跟班學習,9名干警下沉基層法院掛職鍛煉、交流辦案。新入職青年干警一律下沉基層,在立案窗口、人民法庭、鄉村振興一線壯筋骨、長才干。
“鑄魂·賦能·礪行”三維培養模式,如同為青年干警打造一個完整的成長生態系統:“鑄魂”把穩方向,確保青年干警政治過硬、忠誠可靠;“賦能”強化支撐,加速青年干警專業成長、本領提升;“礪行”檢驗成效,錘煉青年干警實戰能力、擔當鐵肩。三者環環相扣、同向發力,共同塑造了一支“坐下能判、站起能講、下沉能干、遇事能扛”的陜西法院青年鐵軍。
陜西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鄧方表示,下一步,陜西法院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優化培養機制,搭建更廣舞臺,完善“成長檔案”,強化跟蹤評價,讓更多青年干警在司法實踐中淬煉成鋼,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守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