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群星照云嶺,初心如炬映征程。11月19日,云南海埂會堂內,一場承載16載法治記憶的盛會如期而至——“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發布暨事跡宣講會舉行。這是對“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的精神弘揚,是一次跨越16載的精神對話,是一場用生動實踐編織的法治傳承禮。
來自全省政法戰線和法治實踐領域的12名(個)政法工作者(集體)脫穎而出,當選“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和“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特別貢獻集體、特別感動人物”。他們是云南法治戰線的杰出代表,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他們以忠誠履職、擔當奉獻的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新時代法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為書寫法治中國建設云南篇章注入強勁動力。
建設法治云南,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弘揚榜樣精神,沒有休止符,只有沖鋒號——“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發布暨事跡宣講會,就是一場凝聚力量、催人奮進的先進事跡學習會。

一份延續16年的使命——
法治媒體與典型宣傳的時代共鳴
堅守法治初心,記錄時代華章。43年來,云南法制報一篇篇、一幅幅、一幀幀有分量、接地氣、叫得響的新聞作品,描繪出我省政法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民辦實事當先鋒的生動場景,展現了新時代云南政法鐵軍忠誠干凈擔當的良好風貌,為推進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設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始于2009年的“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評選活動,于16年間挖掘300余名政法先進典型。這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件事到一種精神的質變。
回望16載,“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榜樣的身影始終清晰:“布朗哨兵”的巡邊日志里,每頁都寫著“今日無異常,但仍需警惕”;李學平手寫的雙語普法歌詞本,修改痕跡密密麻麻;“普法阿普”毛建忠在宣講臺上激昂吶喊“用我的聲音,傳播法治精神”,這聲音至今依然在耳畔回響……
16年來,從聯防隊員的巡邊靴到“湄公河衛士”巡邏執法艇,從蔡曉東在邊境緝毒一線的舍命沖鋒到“布朗哨兵”的日夜值守,云嶺邊疆安寧始終有人以生命守護。
從2009年至今,“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的光輝事跡串聯起法治云南建設的清晰軌跡:司法者的初心、守護者的忠誠、普法者的熱忱,共同熔鑄云嶺法治的精神底色。

一場與時俱進的法治宣講——
呼應邊疆治理需求的法治擔當
本次宣講活動,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深入實施關鍵期,與“十四五”法治云南建設收官同頻共振,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作出“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重要指示的一次生動實踐。
1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負有法治宣傳教育職責的部門、單位應當根據不同地區、行業、群體的法治需求精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采取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方法,發揮法治人物、見義勇為人員等典型示范作用,講好中國憲法故事、中國法治故事,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力戒形式主義。”
16年來,云南法制報依托43年與云南政法各系統的同頻共振,共同構建起“推薦—篩選—評審—傳播—賦能”全鏈條典型推樹體系:由政法各系統、資深媒體人組成的全媒體報道團隊深入邊境村寨、基層法庭等一線挖掘素材,每年推出一系列專業深度報道;創新“媒體+政法”機制,聯合云南政法融媒體中心打造立體宣傳矩陣,讓李學平的左腳舞普法、“布朗哨兵”的巡邊故事等先進人物譜寫的贊歌,通過專業報紙與新平臺走進千家萬戶,使政法典型推樹從單一挖掘、單一渠道宣傳升級為法治故事多平臺發布、多元傳播“核心樞紐”。
作為法治云南建設年度盛事,“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評選活動歷經16年淬煉,已成為全省政法系統新聞宣傳的金字招牌。2024年度評選自2月17日啟動,收到136名符合條件的推薦人(集體)資料,經初評、專家評審等規范流程,最終確定10名政法工作者獲得“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稱號、1個集體和1名個人獲得“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特別貢獻集體、特別感動人物”稱號。
本次獲評群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鮮明的時代性:既有捍衛司法公正的業務骨干,也有深耕基層的治理能手;既有守護邊疆的忠誠衛士,也有傳遞溫暖的公益先鋒,覆蓋黨委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聯防等領域,涉及司法審判、基層治理、強邊固防等關鍵環節。
獲得“特別貢獻集體”稱號的大牛圈聯防所6名隊員扎根鎮康邊境,處置涉邊案事件200余件,成為全省1250個聯防所的標桿;獲得“特別感動人物”稱號的尋甸縣人民檢察院辦公室負責人丁文濤,15年帶領志愿團隊扶孤助殘,帶動15萬余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獲評“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中,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庭長顏瑤瑤牽頭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全年發放家庭教育令490余份,創新推出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大理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馬仲雙從檢16年,實現辦理刑事案件1200余件“零差錯”,獲評“省級業務能手”稱號;保山市公安局警務技術一級主管魯永順20年創新緝毒新戰法,在數據與卷宗間筑牢銅墻鐵壁;宣威市公安局政治安全保衛大隊教導員孫道珊攀崖出警、護校車安全;云南省第五強制隔離戒毒所教育矯治科一級警長黃笑19年來將非遺陶藝化作幫助戒毒人員戒斷心癮的良藥,指導、陪伴戒毒人員揉泥塑形,重返社會;華坪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吳朝富護礦山復蘇、守農戶民生,當營商環境“筑基者”;江城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法官朱凱推“無訟社區”,解象損難題、護民俗與民族團結;楚雄州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云娟,跑遍10縣市講安全,7年辦理300件案件無錯漏,織“咪依嚕”防護網護孩童;麗江市古城區司法局束河司法所所長和萬娟,新平縣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曉娟等基層工作者,將法治種子播撒到萬家,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貼心人”。
他們以行動踐行“法治為民”,讓良法善治的陽光照亮云嶺每個角落。

一次酣暢淋漓的精神傳承——
十六年以法治精神浸潤時代發展肌理
16年來,300余名“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獲得者登上宣講臺,用堅守與奉獻譜寫法治云南建設贊歌。
本次宣講活動通過報、網、端、微、視、屏等全媒體矩陣同步呈現,新華社、人民網、法治日報等20余家中央駐滇及省市媒體聚焦,讓榜樣事跡家喻戶曉,營造崇尚法治、學習先進的濃厚氛圍。
多年來,榜樣力量持續釋放輻射效應:“2020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李學平,此后榮獲“全國法治人物”“云嶺楷模”等稱號,其帶領15名群眾跳左腳舞普法的故事,成為云南法制報43年報史中“普法創新”的經典案例;“2021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毛建忠,獲得“云嶺楷模”榮譽稱號后4次向云南法制報報喜,分享不同階段的“普法感悟”:從“讓彝鄉每個山寨有普法聲”到“普法不分地域”,再到領悟“榜樣是責任”,始終堅守“群眾需要就是方向”。
獲得“2023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特別貢獻獎的“布朗哨兵”,如今已從70人壯大至143人,當地社會基層治理模式經云南法制報報道后在雙江縣全域推廣;“2022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徐建斌獲評“全國模范法官”,其事跡成為踐行司法公正的生動注腳。
這些“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的后續成就印證了評選活動的權威性,更彰顯云南法制報“與法同行43載、典型引路16年、升級賦能新時代”的深厚價值。
這些法治“追光者”關切民之所盼,守望公平正義,用汗水筑牢法治云南建設基石。同樣,“2024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一定會成為弘揚法治精神的踐行者,持續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讓法治力量融入社會治理各方面,為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設注入動力。

16載精神內核存續不變——
忠誠、為民、創新、堅守
16載精神弘揚,“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始終圍繞“忠誠、為民、創新、堅守”八字展開。
忠誠是不變的底色。宣講會上,2021年,蔡曉東戰友講述犧牲烈士“生前沖鋒姿態、拼命是日常”的緝毒使命;2022年,夏紹能戰友講述犧牲烈士“隊魂需用生命寫就”的舍命擔當——不同故事指向同一片赤誠。
今時今日,大牛圈聯防所將“守邊就是守家”的故事從邊境線帶到了宣講臺。在云南,忠誠不是抽象口號,是蔡曉東密林槍戰中的最后沖鋒,是夏紹能車禍前在高速路上疏通車流的瞬間,是聯防隊員暴雨中堅定巡邏的腳步。
為民是永恒的坐標。從“2021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聞人物”獲得者戎天福“讓迷途少年歸家”,到2021年度獲得者張兆賽“立檢為民樹口碑”,再到2024年度獲得者丁文濤“守護留守兒童”的動人故事,云嶺政法鐵軍的“為民”情懷貫穿始終。
這些動人故事的背后,是“把群眾事當自己事”的初心。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2021年度獲得者普鵬祥以“靶向攻心法”療愈戒毒學員心癮,2022年度獲得者普文乾“化大數據為檢察羽翼”,2021年度獲得者毛建忠以“雙語普法短視頻”模式開展普法宣講,彰顯了他們在法治云南建設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今時今日,云嶺大地以創新帶來的法治傳播效能凸顯。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云南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在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服務民生、維護穩定等方面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不斷增強,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守是最美的注腳。2021年度特別致敬獎獲得者鮑衛忠24載踏遍佤鄉,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彰顯了新時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被中央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稱號。2022年度獲得者李清30余年依然堅守審慎用權的法治信條堅定履職,2022年度獲得者徐建斌以“368件鐵案零發回”成績回應初心。
這些“一輩子做一件事”的堅持,讓云嶺法治精神在邊疆深深扎根。
16年來,云南法治榜樣的力量正轉化為“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實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云南篇章筑牢法治根基。在時代進程中,從法制到法治,變的是名稱,不變的是司法為民初心、為治理賦能的決心;從樹榜樣到強實踐,走的是路徑,贏的是民心。
有人說,法治是“宏大敘事”,但在云南,法治是守邊人腳下的路,是“普法阿普”微電影中的彝族山歌,是法官手中的案卷,是調解員田間的身影——這些“小而美”的實踐,匯聚成民族團結、邊疆穩固的“大平安”。
而那些獲獎人物的動人事跡,早已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指引更多人“追逐光,成為光”。這些平凡的英雄用一磚一瓦,努力建設法治云南的堅實大廈;用一筆一劃,潛心描繪法治云南的宏偉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