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就跑了這一趟,我和前夫的矛盾竟徹底解決了!”家住貴州省德江縣安化街道的彥女士,緊緊攥著德江縣綜治中心調解員冉隆清的手,眼眶泛紅,話語里滿是難掩的感激。
這樣的溫暖場景,如今在德江縣綜治中心已是日常。自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機制以來,無論是鄰里間的瑣碎糾紛,還是牽扯多方利益的復雜經濟矛盾,這個占地不足800平方米的“矛盾化解樞紐”,始終以“讓群眾少跑腿、讓糾紛早平息”為承諾,為百姓排憂解難。

一案調解48小時見證解紛“加速度”
33歲的彥女士與同齡的杭某曾是夫妻,兩人育有一子。2022年4月27日,因婚后感情逐漸破裂,經德江縣人民法院調解,二人辦理了離婚手續。離婚后,雙方仍“離婚不離家”共同生活,直至今年7月13日,一場圍繞孩子撫養權的爭執再次爆發。
“社區、街道辦前后調解了幾次,始終沒個結果?!苯衲?月6日一早,帶著滿心無奈與一絲渺茫的希望,彥女士走進了德江縣綜治中心。
了解彥女士的糾紛癥結與核心訴求后,調解員冉隆清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進行流程化解:當日上午,由德江縣綜治中心牽頭,召集公安、婦聯、司法局及相關街道負責人召開專題研判會,精準制定化解方案;下午,青龍街道綜治中心聯合青龍派出所先行介入,為彥女士開展心理疏導,并細致做好安全防范提示。
8月7日上午,安化街道調解員專程與杭某溝通:“你和彥女士曾是和睦夫妻,后來因家庭瑣事頻繁爭吵導致感情破裂,你還多次對她實施家暴,才走到離婚這一步……”起初,杭某抵觸情緒強烈,態度強硬地表示:“離婚時法院都把孩子判給我了,她憑什么來爭?”
調解員并未急于反駁,而是從孩子的日常照料細節、長遠教育規劃、性格健康養成等實際問題切入,耐心分析孩子隨母親生活的便利性與長遠益處。聽到關乎孩子未來的真切考量,杭某的態度漸漸軟化,抵觸情緒也慢慢消解。
8月7日下午,青龍街道、玉水街道、青龍派出所等單位共同組織雙方當面調解。最終,二人放下分歧、達成一致協議,這場持續多日的矛盾得以順利化解。
“從提交申請到問題解決,還不到48小時,比我預想的快太多了!”彥女士由衷地感慨,這正是德江縣綜治中心“一站式”解紛服務高效運轉、溫情為民的最佳見證。

一體協同破壁壘構建治理“共同體”
曾經群眾遭遇矛盾糾紛,往往要在公安、法院、信訪等部門間奔波。即便只是一件小事,也常常需要三五天才能得到回應或解決,部門壁壘成為民生訴求的“堵點”。
為及時高效化解群眾矛盾,綜治中心建設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首次提出推進縣以下綜治中心建設;2019年1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確省、市、縣、鄉鎮(街道)四級綜治中心的設立,推動其規范化發展;2023年10月,中辦、國辦發文部署強化縣、鄉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功能;2024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以縣級為重點加強綜治中心建設,著力實現群眾“最多跑一地”解紛目標。
如何打造“一個中樞”,將分散的解紛力量擰成“一股繩”?如何打破部門壁壘,讓群眾反映問題實現“只進一扇門”?德江縣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此前,德江縣已成立縣級綜治中心,初步整合了各部門解紛力量,但受辦公場所等條件限制,與規范化建設要求仍有差距。
2025年5月,德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將對原縣房產局交易中心閑置資源進行修繕改造,建成占地800平方米、共6層的縣級綜治中心。該中心區位便利,于6月30日正式搬遷入駐并啟動實體化運行。
德江縣綜治中心是“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臺,整合了調解組織、行政主管部門、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群團組織、社會力量等各方面解紛資源入駐協同工作,采用“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提供從咨詢、調解到仲裁、訴訟的全鏈條服務,直接處理全類型矛盾糾紛。
目前,整合了信訪接待、訴訟服務、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勞動仲裁、心理咨詢服務等6大中心,還科學設置10個專業窗口,包括2個綜合受理窗口、2個信訪窗口、2個訴訟服務窗口、2個輪駐部門窗口、1個公安窗口和1個司法窗口,并劃分出調解區、服務區(涵蓋公共法律服務、心理咨詢服務、警調對接等功能室)、指揮調度區、辦公區等功能區域。通過建立統一受理、首問負責、分流轉辦、協同聯動、限時辦理、回訪反饋、研判預警的全流程工作機制,實行閉環管理,確保群眾訴求“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真正實現群眾反映、解決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以前群眾要跑五六個部門,如今在一個大廳里就能把事兒辦了?!钡陆h綜治中心主任黃萬年舉例說道。今年3月,縣城某小區20余戶業主因物業公司服務滯后,正準備集體起訴。業主代表張女士到綜治中心反映情況后,常駐的信訪調解員第一時間安撫其情緒,輪駐的住建局工作人員迅速摸清物業公司運營狀況,隨叫隨到的司法局律師則提供了免費法律咨詢。最終通過“訴前調解”,物業公司認識到自身不足并承諾提升服務質量,成功避免了一場訴訟。
數據是成效最直接的印證,自運行以來,德江縣綜治中心通過省綜治和網格化平臺匯聚各類矛盾糾紛3296件,已化解3183件,化解率達96.57%。其中,涉婚戀家庭糾紛1076件,已化解1008件,化解率達93.68%,剩余67件正在穩控化解中;中心大廳累計接待群眾61批85人次,用高效服務踐行了“為民解紛”的初心。

一次調解數重回訪做好善治“大文章”
“一站式受理只是起點,案結事了才是關鍵?!泵芗m紛化解絕不能“一調了之”,更需做好后續跟蹤回訪、教育宣傳、源頭預防的“后半篇文章”,構建矛盾糾紛從排查、登記、分辦到處置、督辦、回訪閉環管理,形成“綜治中心負責程序性推進、環節上統籌協調把控、辦理部門負責實質性解決”格局,從根本上實現定分止爭。最終構建“受理—調解—反饋—預防”的完整治理閉環,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治理升級。
2024年5月,村民李女士因丈夫意外離世,與婆家就30萬元撫恤金分配產生爭執?!捌牌耪f我是外姓人,只讓我拿5萬,剩下的要給她自己。”李女士帶著剛滿3歲的孩子,哭著向德江縣綜治中心求助。
受理訴求后,德江縣綜治中心迅速召集部門研究,婦聯調解員第一時間介入,緩解李女士的悲痛與焦慮;司法部門的律師依據民法典,向婆家明確“配偶、子女、父母均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撫恤金應平均分配”的法律原則;
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后,該中心安排為期1個月的跟蹤回訪,每周派工作人員進村了解婆媳相處情況?;卦L中發現,雖已完成財產分配,婆媳間仍有隔閡。對此,該中心心理疏導室咨詢師主動上門,為二人開展兩次家庭心理輔導;同時幫李女士找了一份工作,讓她擁有穩定收入?!艾F在我和婆婆相處得像母女,孩子也愿意喊奶奶了?!崩钆康脑捳Z里滿是感激。
除了事中調解與事后回訪,德江縣綜治中心更將工作重心前置,依托“矛盾糾紛大數據分析平臺”筑牢風險預警防線。該平臺按類型、區域、成因對受理糾紛分類統計,每月生成《矛盾糾紛風險預警報告》,精準推送至相關部門和鄉鎮。
“今年7月,平臺顯示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糾紛環比上升20%?!钡陆h綜治中心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反饋給縣人社局和住建局。兩部門迅速聯動開展“農民工工資專項排查”,提前為10多名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26萬元,成功避免矛盾升級。
在此基礎上,德江縣構建了覆蓋全縣22個鄉(鎮、街道)及所有村(社區)的縣鄉村三級綜治體系網絡。各級調解員不僅及時調解已發生糾紛,還不定時走村入戶,深入社區、企業、學校開展法律宣講和隱患排查,發現苗頭性問題立即上報并介入,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一句好評多面錦旗鑄就百姓“安心牌”
“以前覺得政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現在到綜治中心,就像到了‘娘家’。”村民伍某的評價,道出了眾多群眾的心聲。
去年12月,伍某的兒子在參加某戶外拓展公司活動時受傷,經鑒定為十級傷殘。雙方就賠償問題各執一詞、僵持不下,伍某無奈之下找到德江縣綜治中心。
調解員羅丹、黃劍鋒沒有直接“評理”,而是先向伍某及家屬普及戶外運動的潛在風險與安全邊界,讓伍某意識到自己此前因情緒激動產生的過激行為不妥。隨后,調解員又向拓展公司負責人普法:“經營戶外拓展業務,必須以保障參與者安全為前提,且需按規定購買相應保險。”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拓展公司給予合理賠償,伍某承諾不再散布負面言論。
類似的故事在縣、鄉綜治中心屢見不鮮。比如在青龍街道綜治中心,70多歲的獨居老人劉老太生病住院,兩個兒子卻都不愿承擔護理責任:大兒子稱母親偏心,把多數家產給了弟弟;小兒子則認為母親應由兄弟共同贍養,哥哥是在找借口推脫。調解員沒有直接批評二人,而是從“孝”文化入手,講述母親養育子女的艱辛:“老人把你們拉扯大不容易,現在她老了、病了,需要的不只是錢,更是家人的陪伴?!币环捵屝值軅z紅了臉,最終達成協議:兩人輪流照顧母親,每人每月支付200元贍養費,逢年過節還會一起陪母親吃飯。
“綜治中心好不好,群眾的口碑就是最好的獎牌?!苯衲晟习肽?,德江縣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滿意度實現雙提升,縣、鄉綜治中心已收到群眾送來的多面錦旗。
如今走進德江縣綜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標語格外醒目。依托該平臺,廣納群眾訴求,還開通了書記、縣長信箱,確保群眾訴求“有處說、有人管”。在這里,沒有推諉扯皮,沒有冷言冷語,只有耐心的傾聽、專業的調解和貼心的服務。
“我們將繼續完善‘一站式’服務模式,強化鄉鎮、村社綜治中心解紛力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問題。”德江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陳啟芳表示,當地將持續朝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標邁進。
小中心,撐起大平安。德江縣綜治中心以“一站式受理,全鏈條解決”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為縣域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解紛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