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江的碧波繞著荔波的峰叢,把景區的日子浸得溫潤。飯點一到,沿街的飯館飄出酸湯魚的香氣,食客們循著味道選店,本該是煙火氣里最尋常的熱鬧。可一場因爭搶食客而起的沖動沖突,卻讓這份熱鬧變了味:兩家飯館的經營者扭打在一起,阻攔的老人被誤傷骨折,最終打人者換來“拘留、罰款、賠償”的代價。
一場沖突:爭客沖動釀成侵權糾紛
7月的一個午后,在貴州荔波景區入口旁的街道上,陽光正烈,游客也多了起來。吳甲(化名)守著自家飯館,眼看一群游客朝這邊走,剛要上前招呼,隔壁段某的身影先閃了過去。“來我們家吧,酸湯魚是本地老師傅做的!”一句話,讓吳甲心里的“火”騰地冒了上來。
“這撥客人明明先看的我們家菜單!”吳甲沖過去理論,段某也不服氣:“游客愿意選哪家是哪家,你憑啥攔著?”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聲音越來越大,推搡很快變成了扭打。吳甲的弟弟吳乙(化名)見狀,也沖過來幫哥哥,場面一下子亂了。
正在店里幫忙的熊某。段某的妻子見兩人打得難分難解,趕緊上前阻攔:“別打了!都是做生意的,傷了人可咋整!”可混亂中,沒人顧得上她的呼喊。推搡間,熊某的左足被重重踩了一下,鉆心的疼讓她當場倒在地上,眼淚止不住地流。旁邊的游客嚇得趕緊躲開,原本熱鬧的飯館門口,只剩下熊某的呻吟和吳氏兄弟與段某的爭執聲。
后來熊某才知道,她的左足骨折了,接下來的16天,都要在醫院里度過。而這場因爭搶食客而起的沖突,也從“鄰里糾紛”變成了“違法事件”。公安機關很快介入,對吳甲、吳乙作出了各行政拘留10日、罰款500元的處罰。可住院的醫藥費、護理費像一塊石頭,壓在熊某心頭,賠償協商遲遲沒結果,她只好拿著病歷和單據,走進了貴州省荔波縣人民法院甲良法庭。

圖為荔波景區
一紙判決:過錯分擔體現司法公正
承辦法官陸瑜接過案卷時,先仔細看了熊某的住院記錄。16天的治療,醫療費、護理費加起來不是小數目。再梳理案情:吳氏兄弟先動手打人,是主要侵權人;段某在第一次沖突后再次沖上前,激化了矛盾,也有過錯;而熊某只是好心阻攔,沒有任何責任。
“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誰犯了錯,就得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開庭時,陸瑜把道理擺得明明白白。她引用《民法典》的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吳氏兄弟共同毆打段某,誤傷熊某,肯定要擔主要責任;段某再次激化沖突,也得承擔部分責任。”
聽到這里,吳甲低下了頭:“當時腦子一熱,就沒想那么多,沒想到把老人家傷得這么重。”吳乙也紅了臉:“我們愿意賠償,就是希望能得到老人家的諒解。”而熊某看著眼前懊悔的兩人,主動說:“段某是我丈夫,他的錯我就不追究了,只希望吳氏兄弟能把該賠的錢給了,我也不想再揪著過去不放。”
法院最終的判決,既講法理,也顧人情:確定吳甲、吳乙各承擔40%的責任,段某承擔20%;因熊某放棄對段某追責,判決吳氏兄弟各賠償熊某21205.9元,且兩人承擔連帶責任。拿到判決書時,吳甲嘆了口氣:“真是得不償失,為了爭幾個客人,不僅被拘留罰款,還得賠這么多錢,以后再也不沖動了。”一審判決后,雙方都沒上訴,賠償款很快執行到位,熊某拿著賠償款,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此圖為AI生成
一番醒悟:理性經營方能行穩致遠
“暴力行為不僅違法,更損害旅游市場形象。”案子結了,陸瑜的話卻像一聲警鐘,在荔波的旅游從業者耳邊回響。吳甲和段某的飯館,隔了不過兩三米遠,原本可以各自憑借口味和服務吸引食客,可一場沖動,讓兩家都受了損失。吳甲兄弟付了賠償,段某也沒落下好名聲,游客路過時,總會下意識地繞開這兩家店。
荔波的美,從來不是只有山水,還有街頭巷尾的煙火氣:酸湯魚的鮮、糯米飯的香,還有經營者笑著遞上的一杯熱茶。可這份煙火氣,容不得“爭搶”和“暴力”。就像法官說的,旅游從業者守著景區的“窗口”,更該遵紀守法、真誠服務。遇到客源糾紛,好好商量;有了矛盾沖突,找景區管理處調解,或者走法律途徑,哪一條路都比“動手”強。
如今再走荔波景區的那條街,吳甲的飯館門口掛起了“誠信經營”的牌子,段某也常在店里跟客人說“慢慢選,覺得好吃下次再來”。陽光照在兩家店的招牌上,酸湯魚的香氣又飄了出來,游客們三三兩兩地走進店里,笑聲又回到了這條街上。
樟江的水還在流,峰叢的綠依舊濃。這場因沖動而起的糾紛,像一頁翻過的教訓,提醒著每一個守著景區煙火氣的人:一時的怒氣,換不來客源,只會換來麻煩;唯有理性、友善,才能讓荔波的美,不僅留在游客的眼里,更暖在游客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