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重慶市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沙坪壩區法院聯合開展“走進國際法務區司法護航新通道”活動,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30余人來到位于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法務區訴訟服務中心參加活動。
走進國際法務區 送上一堂生動法治課

“現在開庭!”當天,隨著法槌敲響,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法務區訴訟服務中心的第一場庭審在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知識產權庭法官賀海艷的主持下有序開展。
本次庭審涉及商標侵權糾紛,商標的權利人系中國香港企業,原告主張被告未經商標權人許可,擅自在其經營店鋪的店招、裝潢上突出使用了原告的商標,導致消費者誤認、混淆,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
法庭調查階段,賀海艷組織雙方進行證據交換,通過核驗時間戳取證視頻、組織雙方就權利標識和被控侵權標識發表比對意見等環節,抽絲剝繭、層層遞進,為準確定分止爭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企業送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助力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據悉,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法務區訴訟服務中心由沙坪壩區法院設立,立足司法審判職責依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精準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司法需求,依托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司法協作“13+2”機制,發揮司法服務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的作用,著力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開展涉外法治宣講 增強企業風險防控能力
為助力企業精準對接國際規則,有效應對跨境法律事務難題,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知產庭法官曹玉婷利用5G“車載便民法庭”向企業代表播放了知識產權保護宣傳片。隨后,圍繞涉外商標侵權案件審理要點、銷售商合法來源抗辯以及“兩狀”示范文本的運用展開宣講,幫助企業理解要素式起訴狀和答辯狀對于高效維權的重要意義,有效提升了企業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糾紛處理能力。
同時,沙坪壩區法院陳家橋法庭法官毛梓云結合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產業發展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講解了涉外民商事管轄原則、跨境法律風險防范等要點,幫助企業明晰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的法律依據和糾紛化解的高效路徑,增強企業應對跨境商事糾紛的法律素養和風險防控能力。
面對面答疑解惑 為企業送上法律指南
宣講結束后,法院工作人員隨后向企業代表贈送《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提示》《著作權及商標侵權糾紛訴訟指引》《勞動爭議宣傳手冊》等法律宣傳資料,并開展了互動交流。
“我們的產品出口到東盟國家,如何防止技術被仿冒?”一位企業代表問道。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楊曉玲、沙坪壩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張玉晶針對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渝企出海等方面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解答。這些解答不僅立足于法律條文,更結合了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為企業提供了清晰的解決路徑和風險規避策略。
下一步,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和沙坪壩區法院將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凝聚司法合力,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法務區訴訟服務中心平臺作用,定期聯合開展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等,積極服務保障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