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聞發布會數據,山東省檢察機關在“十四五”期間共辦理知識產權檢察案件3877件,14起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典型案例。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57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919名。
這些數字背后,是山東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升級。從公安機關的“昆侖”“安芯”專項打擊,到檢察機關的綜合履職,山東正構建起知識產權“捕、訴、監、防、治”全鏈條一體化保護格局。
全鏈條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無處遁形
隨著互聯網新業態發展,社區團購、網絡營銷、直播帶貨等平臺也成為侵權假冒行為的多發區。
在菏澤市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假冒知名服裝品牌案件中,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檢察機關依法追訴3個單位、6名制造假標識的犯罪嫌疑人。對制作、加工、包裝、客服、銷售環節的5個單位、18名犯罪分子予以全鏈條打擊。
威海市檢察機關在辦理直播銷售假冒“乳山牡蠣”地理標志商品案時,強化行刑反向銜接。對違法提供標志證明尚不構成犯罪的公司,移送市場監管部門及時予以行政處罰。針對牡蠣養殖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并推動地方立法,強化法治保障。
在商業秘密保護領域,山東常態化開展依法懲治商業秘密犯罪專項活動。檢察機關起訴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51件,支持權利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6件。
省檢察院制定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證據審查指引》等文件,持續開展“服務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專項工作”。嚴厲打擊損害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的侵犯商業秘密行為,辦理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案件51件134人,4件案件獲評全國檢察機關典型案例。
重拳出擊,嚴打侵權假冒
山東公安機關以“昆侖”“安芯”專項嚴打為抓手,緊盯群眾反映強烈、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十四五”期間,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57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919名,3起案件入選公安部“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公安機關還強化專業支撐,印發《山東省公安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工作的意見》,出臺14項具體措施。同時,建設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戰略支撐中心,批量挖掘、輸出線索400余條,偵破案件250余起。

山東公安不斷優化完善警企協作長效工作機制,省公安廳出臺《全省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十二條措施》,部署建立“項目警長”機制。全省公安機關設立“項目警長”4989名,覆蓋7862個重點項目和企業。廣泛開展“送法入企”活動,主動深入存在侵權風險的重點企業走訪調研,摸排案件線索,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引導。
數字化轉型成為提升打擊效能的關鍵。山東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戰略支撐中心的建成,實現了風險預警、數據研判和主動打擊等功能。該中心成立以來,共推送涉知識產權領域案件線索190余條,偵破案件15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00多人。
跨部門協同構建“大保護”格局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同。山東省檢察機關與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這一實施意見建立健全了合作會商體系、辦案協作體系、專業協助體系和人文教育體系。
公安機關密切行刑銜接,與行政部門、檢法機關固化聯席會議、研判會商、聯合掛牌督辦等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劍網”“青少年版權保護季”專項行動及消防器材、衛生用品、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專項整治。
省檢察院與省法院、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先后會簽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長效機制10份,聯合掛牌督辦23件重大案件。行刑反向銜接機制有效避免了“不刑不罰”。檢察機關對45.3%的被不起訴人及時建議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確保法律責任無縫銜接。
從公安機關的“昆侖行動”到檢察機關的“綜合履職”,從打擊線下實體侵權到懲治線上直播售假,保護網絡越織越密。山東政法機關協同發力,正推動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向專業化、數字化、系統化邁進,為創新驅動發展和營商環境優化構筑堅實法治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