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治+秋收
“時令清單”精準把脈,田埂之上解農憂
在戴灣鎮的秋收現場,一份“時令清單”成為田間地頭潛在發生矛盾糾紛的“預判指南”。“我們把農機調度、地界糾紛、秸稈處置這些往年最容易引發矛盾的問題都列在清單上,網格員按圖索驥、提前介入,就能夠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戴灣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秋收時節,村民張大爺因為生產路被破壞,導致車輛進地收割可能被阻,正在和隔壁鄰居在賭氣。網格員張合明在巡查時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即對照“時令清單”,啟動矛盾糾紛調解程序。他先是來到張大爺身邊,勸說道:“張大爺,咱先別急,路堵了耽誤收糧是大事,賭氣不是個辦法。咱們一起商量個法子,保證讓收割機按時進地!”
他實地測量道路寬度,組織雙方協商:“這條路清出3.5米寬,既方便您收割,也不影響鄰地種植,行不?”經過耐心協調,雙方當場清理道路并和解。張大爺感慨:“網格員不到一小時就解決了咱的揪心事,這效率沒話說!”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把道理說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這正是“綜治+秋收”模式中“時令清單”發揮作用的生動體現。在今年秋收期間,戴灣鎮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方式,提前化解可能引發的涉農糾紛15起。
綜治+文旅
主動守護暖人心,景區服務零距離
國慶期間,國棉1960文創園內,一位母親焦急地向巡邏的網格員小劉求助:"同志,我兒子在游樂區走失了!"
"別急,孩子特征告訴我,我們馬上找!"小劉一邊安撫,一邊啟動兒童走失應急響應。他迅速協調園區查看監控,通知保安分區排查,發動周圍的兩個商戶協助尋找。
憑借對園區的熟悉,小劉判斷孩子可能被草坪露天電影吸引,立即前往查看。果然,一名穿藍色上衣的男孩正專注觀看動畫片。從接到求助到找到孩子,全程不到5分鐘。
高效救援得益于綜治中心與景區共建的"動態守護網"。該體系整合了公安、商戶、監控、園區安保等資源,形成全覆蓋防護網。節前開展的應急演練,確保每位網格員熟悉園區布局以及處置流程。

景區管理人員表示:"客流量雖大,但網格員的主動服務讓管理更高效,游客更安心。"基層網格員正以"接地氣"的方式,發揮著平安守護的"前哨"作用。
綜治+零工
“法潤工途”創新普法,車間里頭筑防線
在八岔路鎮的工業園里,“法潤工途”服務隊為零工群體織就了一張“保障網”。服務隊成員都是熟悉勞動法律法規的專業人士,他們利用晚間空閑時間開設普法小課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零工們講解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工傷認定等與他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

前期,劉某某和范某某被汪某雇傭從事外墻粉刷工作后,由于承包公司的工程款拖欠,導致兩人的5000元勞務費遲遲未結。兩人在上普法小課堂的時候了解到綜治中心是解決老百姓“煩心事”的地方,于是找到鎮綜治中心求助:“活干完了,工錢卻要不到!”綜治中心立即啟動“法治護航團”機制。調解員先向汪某釋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明確規定‘誰招用、誰負責’,您得先支付工資,再向發包方追款。”
隨后,調解員又對劉某某二人解釋:“汪某確實也有難處,咱們看看能否各退一步?”經過三輪調解,汪某當場支付4000元,雙方簽訂和解協議。劉某某感慨:“沒跑第二趟,就在這兒拿到了錢!”
八岔路綜治中心創新建立的“零工維權綠色通道”實行“首接負責制”,讓維權之路不再漫長。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綜治中心的普法既保護工人權益,也促進我們規范用工,是雙贏。”
“綜合治理要接地氣,才能解決真問題。”據臨清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中心主任張東介紹,通過“黨委統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治理資源精準下沉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目前,全市鎮街綜治中心在實現“五有”標準全覆蓋的基礎上,更形成了“一鎮一策”的個性化服務模式。
從戴灣鎮的“時令清單”到八岔路鎮的“法潤工途”,臨清的“綜治+”模式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