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以制度創新為尺、以數據賦能為翼、以民生關切為本,構建法治公安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發執法辦案管理平臺,創新電子卷宗“單軌制”應用,用法治標尺筑牢信任根基,以智能算法校準執法精度,將為民溫度融入日常執法,為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去年,青島公安法治指數位列全國前列,連續5年全省第一。
創建“法治標尺”,精準丈量執法質效
法治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基石。在青島,一把無形的“法治標尺”正悄然重塑著執法生態,成為推動執法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的關鍵力量。
去年10月以來,青島市公安局創建法治公安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聚焦法治質效、實施、監督、服務、保障、隊伍六大維度,構建起科學量化的評估體系。這把“法治標尺”意義非凡,它將抽象的法治要求轉化為可衡量、可評價的具體指標。同時配套出臺《法治公安建設指標體系監測評價辦法》,為基層單位精準執法明確了清晰路徑。

走進膠州市公安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接待區、辦案區、涉案財物管理區井然有序。正在案件管理區專門工位辦公的膠州市公安局火車北站派出所所長付循貴說:“我們把嫌疑人帶過來,看押、送押、體檢等相關工作都有專人一站式負責,我們只需專注干好訊問一件事,真正實現了拎包辦案。”膠州市公安局政委孫邦升坦言:“執法評價體系就像一面鏡子,清晰照見我們的優勢和短板,我們必須取長補短、不斷提升,才能筑牢公正執法的生命線。”
據統計,目前,青島市公安局已建成15處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并打造一體化智慧執法辦案管理平臺,圍繞45個重點節點搭建執法風險預警模型,自動預警提示執法風險1.5萬余條,有效防范各類執法問題。
為提升執法質效,青島市公安局黨委每季度召開執法監督管理委員會全體會議,每月召開研判會議,通過日盯辦、周調度、月研判、季通報,形成“正向激勵強動力、負面督促促整改”的整體氛圍。各分(市)局和警種參照法治評價指標體系對標對表、攻堅克難,促進執法質效全面提升。
推行電子卷宗“單軌制”,有效提升辦案質量
8月7日,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雙山派出所民警張衛在電腦前輕點鼠標,一起刑事案件的電子卷宗瞬間完成組卷,5分鐘后精準移送檢察官辦案系統。“指尖操作替代了奔波搬運!”他的感慨道出了青島公安推行電子卷宗“單軌制”應用后的變化。

過去,受制于“數據線上傳、卷宗線下交”的雙軌模式,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需掃描200余頁材料、人工編目錄入、重復移送紙質檔案,不僅耗時耗力,還隱患多。
青島市公安局將數字化作為法治公安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推出“線上接收卷宗、線上閱卷辦案”的“單軌制”辦案模式,實現電子卷宗“一鍵直達”,最大限度解放人力。
青島市公安局法制支隊五大隊大隊長張啟釗介紹說:“我們在省公安廳支持下,研發電子簽名捺印技術,深化智能筆錄模塊深度應用,筆錄材料和法律文書可以線上制作流轉,就連出差外采的筆錄材料也能一鍵上傳,組卷效率提升80%。”系統上線后,以往需5日的紙質案卷移送工作縮短至5分鐘。
在最早開展試點改革的市北分局,記者了解到,全部刑事、行政案件筆錄材料以及20余類法律文書,均采用電子簽名捺印方式制作,全面實現電子卷宗線上流轉。市北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曹兆坤表示:“加密技術讓電子卷宗不可篡改,有效保證了法律文書、筆錄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聚焦強基固本,打造專業執法隊伍
執法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人民,青島法治公安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始終將為民情懷融入每一個環節。
基層派出所如何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長江路派出所搭建出了典型樣本。每晚,長江路派出所二樓的會議室都燈火通明,當值的全體所領導與辦案民警齊聚,對當天經手案件進行復盤,辦結的總結得失,未結的厘清思路,事不過夜。

這個守護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心臟地帶的派出所,年均接處警4.85萬起,辦理行政案件3800余起、刑事案件1100余起,卻實現民生小案24小時破案率72%,行政訴訟零敗訴、行政復議零糾錯,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這是青島基層公安機關規范執法的縮影。
聚焦強基固本,青島法治公安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把創新能力、執法質量等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激勵執法單位和執法人才各展所能。目前,青島市公安局已對表現突出的10個集體和118名個人記功嘉獎。
執法隊伍是執法工作的核心主體。青島市公安局全面推行專職法制員制度,開設“法治公安建設年”專題培訓,舉辦執法培訓微課堂,參訓民警輔警48萬人次。聚焦群眾的執法需求,他們還搭建民意110執法熱線,整合21個民意訴求渠道,對戶政、出入境、車駕管服務窗口和110、122接處警等執法服務對象全量回訪,從而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平臺運行兩年來,群眾對執法工作的滿意率提升到9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