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樂平市公安局鎮(zhèn)橋派出所(以下簡稱“鎮(zhèn)橋派出所”)堅持“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深入貫徹江西省公安廳“13156”總體思路,自2023年江西省公安廳開展“三大專項行動”以來,該所堅持“處置在小、化解在早”,創(chuàng)新探索,將樂平市百年戲曲中的智慧資源,融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推出“三聲”機制(即“鑼鼓聲中尋隱患、高腔聲里破難題、戲文聲暖解心結”),以法安民、以理服人、以情化結,成功化解轄區(qū)1000余起矛盾糾紛,有效防止“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發(fā)生,唱響基層治理“平安曲”。

走訪群眾(圖/溫婭)

古戲臺下普法(圖/受訪單位提供)
鑼鼓聲中尋隱患
在樂平市,贛劇與古戲臺文化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鄱大地的文化版圖上,是當?shù)貥O具辨識度的文化名片。樂平市鎮(zhèn)橋鎮(zhèn)作為古戲臺文化的薈萃之地,不僅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滸崦古戲臺等一批珍貴古戲臺,更將唱戲、看戲、聽戲的習俗深深烙印在民眾的基因里,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鑼鼓聲起,便如歷史的號角,宣告著大戲的序幕徐徐拉開,每一記鼓點都暗藏著戲碼的玄機與情感的波瀾,唯有慧耳者方能聽出弦外之音,領悟其中雅致。
在這片文化沃土上,鎮(zhèn)橋派出所的民(輔)警們,以贛劇與古戲臺文化為靈感源泉,將傳統(tǒng)智慧與現(xiàn)代治理巧妙融合,創(chuàng)新推出“鑼鼓聲中尋隱患、高腔聲里破難題、戲文聲暖解心結”的“三聲”矛盾調解機制,3年來成功化解1000余起矛盾糾紛。
“日常工作中,我們如同戲臺上的‘聽鼓人’,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著基層治理中的‘鑼鼓節(jié)奏’,主動探尋轄區(qū)潛藏的矛盾糾紛,將風險化解于萌芽之中。”鎮(zhèn)橋派出所所長袁祥國告訴記者。
近年來,鎮(zhèn)橋派出所民(輔)警利用好轄區(qū)各村愛演戲、群眾愛看戲的特點,將矛盾糾紛大排查工作帶至古戲臺。群眾會聚在古戲臺看戲時,民(輔)警便化身“流動聽鼓人”,深入到演出現(xiàn)場,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同時結合“民調評警”活動開展大走訪工作,細心傾聽并記錄下群眾“家長里短”的瑣碎事,力爭做到矛盾糾紛在萌芽階段就能得到及時化解。
與此同時,民(輔)警還會在現(xiàn)場開展反詐、防盜、防火、防溺水等安全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意識和提升群眾自我保護能力。
5月中旬,民(輔)警在“民調評警”活動走訪中,捕捉到“鑼鼓節(jié)奏失衡”。原來,坑口村村民余某與鄰居黃某因衛(wèi)生間排水管堵塞一事引發(fā)矛盾,雙方爭吵不休。在了解完情況后,民警現(xiàn)場制止雙方爭吵,并邀請村干部一起為雙方調解。
“大家都是鄰居,幾乎天天見面,排水管堵了,咱們一起疏通就好了……”在民(輔)警和村干部的調解下,雙方情緒逐漸平靜下來,民警借機請來專業(yè)人員,疏通堵塞的排水管,矛盾點得以解決,余某與黃某也在大家的調解下握手言和。
高腔聲里破難題
“在調解矛盾糾紛時,我們講究贛劇‘高腔一嗓定乾坤’的氣勢。”袁祥國告訴記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化解轄區(qū)矛盾糾紛時,既要直擊矛盾核心和問題關鍵,也要有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手段,有質有效地化解群眾矛盾。
如何有質有效地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詳細開展案情調查,全面掌握矛盾糾紛的來龍去脈是前提。
7月16日晚,鎮(zhèn)橋派出所民警徐進輝剛巡查完轄區(qū)易溺水點位,便接到石墨村村民黃某某被隔壁橋黃村村民黃某福打傷的消息。
經(jīng)調查,黃某某等人承包了石墨湖用于養(yǎng)魚。當日17時許,黃某福在未經(jīng)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在石墨湖釣魚,被黃某某發(fā)現(xiàn)。黃某某將黃某福釣到的魚全部倒回湖中,黃某福氣不過,便抄起黃某某船上的槳,朝其身上猛拍了幾下,導致黃某某手掌和手臂受傷。
原本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但民警在傳喚黃某福時,卻遭黃某福妻子及橋黃村幾十名村民的集體抵制。
袁祥國敏銳地覺察到兩村的“火藥味”,并深知石墨、橋黃兩村因石墨湖權屬糾紛由來已久,是兩村的“世結”,遂立即安排民(輔)警聯(lián)合村干部,對石墨村傷者和其他村民做好情緒安撫工作,并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
“善于對復雜矛盾糾紛抽絲剝繭,找出矛盾糾紛的核心和癥結所在,是化解矛盾糾紛的關鍵。”袁祥國語氣堅定地說。
隨后,民警向橋黃村村干部了解情況得知,石墨湖人工養(yǎng)魚歷時多年,承包人換了幾撥,但石墨湖現(xiàn)承包人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未與橋黃村簽承包協(xié)議,也未向該村繳納承包費,橋黃村村民早已心存不滿。石墨湖現(xiàn)承包人卻堅持認為石墨湖不屬于橋黃村,故導致雙方分歧很大。
民(輔)警了解到矛盾關鍵問題后,一邊對橋黃村干部進行法治宣傳引導,一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7月17日上午,雙方到場進行調解。在鎮(zhèn)村干部的配合下,利用兩村鄉(xiāng)賢影響力和群眾對律師的信任,聯(lián)合各方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調解過程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最終,橋黃、石墨兩村就此案達成和解,并成功將石墨湖承包權屬糾紛予以化解,有效避免了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該案件正如高腔戲中‘眾人幫腔’的智慧,找到問題關鍵后,我們整合司法、行政、社會三方力量,構建‘和聲共治’的化解機制,讓矛盾糾紛在‘你唱我和’的協(xié)作中消弭無形。”袁祥國形象地比喻道。
戲文聲暖解心結
對于民眾而言,民(輔)警在化解矛盾糾紛時,除了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還應做到“天理、國法、人情”三方面兼顧,方能實現(xiàn)“鼓點動態(tài)平衡”。
2023年春節(jié)期間,鎮(zhèn)橋鎮(zhèn)吊鐘村妯娌梁某某與夏某某因家庭瑣事發(fā)生廝打,導致梁某某牙齒脫落。梁某某花費治療費2萬余元,但雙方就梁某某修補牙齒費用商談多次未果,且爭吵愈演愈烈。
“都是一家人,親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咧,妯娌和睦才能家庭和樂呀。”了解完具體情況后,鎮(zhèn)橋派出所民警以親情為紐帶,對兩人分別做思想工作。民警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厘清是非曲直,并善用溫暖話語與調解智慧,如同精心編排了一出情理交融的“戲文”。
通過溝通,民警強化了夏某某對其過失行為導致梁某某牙齒脫落,必須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賠償?shù)乃枷胝J識;梁某某也認識到索要醫(yī)療費要適度合理。
最終座談時,鎮(zhèn)橋派出所聯(lián)合樂平市人民檢察院、樂平市司法局鎮(zhèn)橋司法所、吊鐘村委會干部以及雙方親屬到場協(xié)商,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握手言和。這種法、理、情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讓雙方當事人對民警更加信任,還讓“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理念在一次次成功調解中,化為生動的現(xiàn)實,真正做到了“案結、事了、人和”。
如今,在樂平市,一座座古戲臺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有戲臺的地方,就有一幕警民同心、平安和諧的“大戲”正在上演。這正是鎮(zhèn)橋派出所創(chuàng)造性轉化百年戲曲智慧的成果:他們從鑼鼓聲中提煉出洞察隱患的敏銳,于高腔調里淬煉出破解難題的方法,在戲文韻內汲取了化解心結的溫情,由此“凝練”成的“三聲”機制,奏出基層善治的和諧之音,于潤物無聲中化干戈為玉帛。
這場“戲曲+治理”的生動實踐,成功將傳統(tǒng)的文化符號轉化為現(xiàn)代治理的有效工具,讓積淀百年的曲韻宮商,完美融入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樂章,為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提供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樂平方案”。
◎文/新法治報·贛法云溫婭記者王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