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公安監所管理工作如何回應科技變革與社會治理的雙重挑戰?浙江公安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聚焦監所“絕對安全”、法治文明升級與服務公安工作現代化三大時代命題,交出了一份以“勤務模式改革”為核心的高質量答卷。
浙江公安堅持技術、機制、體制“三輪驅動”,在公安部“1+6+N”總體框架下,積極探索“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監管勤務運行模式,以數智賦能為主線,以法治化、信息化融合為支撐,高標準打造平安、智慧、法治文明的“楓橋式監所”,全面提升監管工作的主動防范能力、執法效能與服務保障水平。
智慧賦能,構建監所安全防控新體系
今年4月,浙江省公安廳監所管理總隊推出《“人工智能+監所管理”行動計劃》,匯聚全省力量,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監管領域的深度融入和規模化應用。依托省、市、所三級數智監管勤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以智能防控為核心的新型監所安全體系,全方位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全省公安監所安全年限全國最長。
以科技驅動監管提質,浙江持續深化智慧監所建設。今年以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在AI應用新賽道上加速布局,推動監管警務從“信息化”向“智能化”躍升。
在實戰層面,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將“主動感知、快速響應、規范處置”作為人工智能賦能監管的關鍵突破點。省公安廳統籌技術資源,針對47類監所高危情形,創新打造全國首個“視頻智預警”專用算法倉。

各地監所以數智指揮系統建設為抓手,不斷拓展智能警務實戰場景。溫州實現監控視頻智能化全覆蓋,建立異常行為“自動報警—跟蹤整改—實時反饋”管理閉環,將風險化解于萌芽。玉環市看守所引入數字孿生技術,通過三維建模整合人員軌跡、警力布局等動態數據,形成“一圖總覽”指揮中樞與“一人一檔”全息管理,警情處置效率提升60%。
在服務執法辦案方面,全面應用“執法辦案拘押直通車”,完成公安監所與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信息資源共享協作,推進收押、換押等事項“無紙化”辦理和告知、送達等業務“線上代辦”,通過“智能分配監室鋪位”“收押篩查”“文書識別”“不予收押實時監測”等智能體應用,進一步縮短業務辦理等候時間,落實依法應收盡收。今年以來,累計減少辦案人員往返監所10.1萬人次,有效實現“少跑腿”“零跑腿”。
在管教環節,智能助手得到廣泛應用。談話教育輔助系統能自動提取在押人員關鍵信息,生成個性化談話提綱,提升教育精準度。“三固定排班”智能工具優化警力配置,減輕事務性負擔。
共治融合,打造“楓橋式監所”治理新樣本
近年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在共治警務理念引領下,持續推進“楓橋式監所”建設,完善“拘調銜接”機制,建立出所人員社會風險流轉閉環,推動監所從“封閉管理”向“開放治理”轉變,進一步融入基層治理格局。今年已成功化解社會矛盾糾紛3486余起,促進履行糾紛款項1.58億元,推動停訪息訴161起,有效助力社會面穩定。
矛盾調解方面,多地打破部門壁壘,整合多方力量。目前,全省拘留所全部完成人民調解室入駐,并與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建立“四所聯動”協作機制,努力做到被拘留人矛盾糾紛應調盡調、能調盡調。
嘉興市南湖區拘留所組建“1+2+N”矛盾化解工作專班,整合司法行政、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律師等多方資源,依法、及時、就地、高效化解被拘留人員及其關聯方的各類矛盾糾紛。金華拘留所則聯合司法局成立聯合調解委員會,引入專職人民調解員,并對接街道調委會,設立“倪步東工作室”,構建“拘留所+司法局+街道+專業調解員”聯動格局。
教育感化方面,浙江加強管教隊伍建設,推行專業等級評定,上線“拘學同步”云課堂,完善心理疏導與社會幫教體系。同時,會同檢察院、法院將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參考,鼓勵認罪認罰、檢舉揭發,提升司法效率。
警示預防方面,全省建成63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10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基地,通過實地參觀、沉浸體驗、社區宣講等方式,強化群眾法治觀念。今年已接待警示教育群眾6.7萬人次,從源頭上筑牢預防違法犯罪的防線。
法治固本,樹立權益保障與文明管理新標桿
保障被監管人員合法權益,是法治文明的重要體現。
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堅持法治信仰與人性化管理并重,執法中既體現力度,更傳遞溫度,切實筑牢安全底線,提升管理質效。
近年來,浙江公安監管部門構建起“一市一醫院、一縣一病房、一局一中心、一所一機構”的醫療保障體系,配齊檢查設備,健全高危人員篩查與跟蹤機制。目前,90%的被監管人員健康檢查和住院治療在公安內部完成,生命健康權得到全程保障。
醫防結合,織密健康防護網。早在2022年,杭州市看守所民警全員通過醫院專業培訓,考取救護員證,在押人員100%接受急救知識培訓;建立突發疾病快速發現、快速處置機制,最大限度降低所內病亡風險。
紹興市看守所推出便民新舉措,被監管人員親屬通過“浙里辦”APP即可編輯、發送親情信件,實現投遞周期大幅縮短。同時,平臺整合“線上預約”與“視頻會見”模塊,操作流程持續精簡,為親屬會見提供更多便利。
這一實踐是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優化便民服務的一個縮影。全省持續優化“一網通辦”平臺,整合律師會見、親情信件等六大服務,切實做到“少跑腿、零尋租”。此外,浙江還延長律師會見時間,開放節假日與視頻會見,全面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助力刑事辯護全覆蓋。

“不要只把他們當成‘犯人’,而是看作需要幫助的人。”湖州市看守所民警張虹的理念代表浙江公安監管工作的溫度。在她的帶動下,情感溝通成為重要工作法,用真誠叩開緊閉的心扉。浙江公安監管部門始終致力于教育感化挽救,引導在押人員向善向上,并通過推進監室床位制、衛生間改造,加強女性、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專管等,在教育和生活上給予他們充分關愛。
法治文明,落地有聲。浙江公安全面貫徹公安部法治文明監所建設17項措施,并與“楓橋式監所”建設有機融合,形成特色鮮明的浙江實踐,樹立起法治文明新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