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副小巧的智能眼鏡,在道路執勤的民警通過簡單注視,就能迅速識別車牌是否辦理了出入通行證。前不久剛落幕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智能警用裝備的普及應用悄然改變了安保方式,也成為這場江南水鄉科技盛會獨特的注腳。
近年來,面對社會治安治理的新形勢新要求,浙江公安充分發揮科技產業發展優勢,深耕數字土壤,培育公安系統內部創新生態,探索新技術、新理念在警務場景中的深度應用。一批聚焦治理難點和優化警務服務的應用、裝備不斷涌現,成為充實浙江公安日常工作的“新質戰斗力”,推動“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持續釋放治理效能。
科技裝備智能應用不斷涌現
杭州市濱江區奧體中心內的演唱會剛一啟動散場,3架警用無人機同步升空,從高空視角“緊盯”重要散場通道。

在安保中心指揮室,無人機捕捉的實時畫面顯示西側人流激增,有必要調整動線。經過中心指揮員確認,現場民警立即接到指令,并按照預案拉起臨時通道,人流疏散逐漸順暢……
數據顯示,2024年,浙江全省累計平穩舉辦約1300場次大型國際國內賽事和重大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動,這樣的有序場景已成管理常態。
從AI智能眼鏡高效識別到無人機巡邏喊話,從探索應用各類警用機器人到搭建智能執法平臺……一批靈活高效的智能裝備、應用涌現,得益于近年來浙江公安不斷適應新形勢、扎實推進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的努力。
浙江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負責人介紹,一批廣泛應用于實戰的智能裝備適應了除險保安打擊新型違法犯罪的需要,讓群眾在“無感”中收獲了更高水平的安全感。
2024年,浙江省公安廳出臺“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包括開放共享“十大警務應用場景”,覆蓋智能裝備、大數據算法等前沿核心領域。

浙江各地公安機關積極發揮基層創新活力,探索出一批靈活高效的AI智能裝備和應用場景:嘉興公安在水網密集的水鄉小鎮,投用無人巡邏艇,通過5G網絡實現自動巡航、重要點位探測、水質實時監測等功能;麗水公安針對山區道路交通事故易發等情況,搭建道路交通異常事件監管應用,不僅實時監控自然災害,還可實時感知占道曬糧、違規停放等矛盾易發情況……
接續推進體制變革系統重塑
不久前,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求助:一名86歲老人外出走失。長興縣公安局立即啟動“智慧110”協同處置機制,不同警種、部門迅速形成臨時“作戰小組”。
與此同時,無人機掃描圖片、交警排查道路情況、村民提供線索等,相關信息被實時篩選并推送至現場民警的“警務通”。最終,巡邏的無人機捕捉到周邊廢墟中有熱源,疑似老人倒地,指揮中心立刻同步現場情況并聯動120,僅用1個多小時,聯動4個警種、2支社會力量完成救援。

湖州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質戰斗力以科技為主導,但并不局限于技術創新范疇。這起救援背后,是部門間信息壁壘的打通,實現不同警種數據資源有效整合,處置能力和效率全面提升。
早在2004年9月,浙江省委前瞻性地對公安機關提出“構建現代警務機制”的命題。20多年來,浙江公安順應形勢、接續推進,持續在公安工作現代化中走在前列。
2021年,為解決數字化場景應用多、平臺多、數據標準不統一存在壁壘等問題,浙江省率先提出建設“浙警智治”平臺(“公安大腦”)作為省級層面的“系統底座”,實現數據標準統一、互通共享。
“實現工具、模型都在同一個‘操作系統’中‘嵌入’,并在具體案事件處置中迸發戰斗力。”浙江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負責人說。

目前,浙江公安提出“全量業務上平臺,線下問題線上解”,“浙警智治”平臺持續迭代升級,已成為浙江公安日常工作的主平臺與主載體。
從“經驗判斷”到“數字賦能”,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防”,從“處置單一案件”到“治理同類問題”……承載和培育新質戰斗力的過程中,浙江公安警務運行模式也在變革與重塑。
從2024年開始,杭州公安組建了400余人的AI訓練團隊,通過導入海量政策文件和群眾咨詢記錄,持續訓練知識庫;紹興公安以“戰隊”模式激發基層創新力,目前已建成17支創新人才“戰隊”,研發情報分析問答機器人等6大系統平臺、63個實戰模型,提升類案處置效率……
新質戰斗力與新質生產力雙向賦能
在溫州市中心的五馬街,一支公安日常巡邏小隊格外引人注目,整齊的隊列一側跟隨著一位特殊隊員——“球警官”。

這款形似“大黑球”的裝備是溫州公安與高校、企業共同研發的警用機器人。自2025年7月首次亮相以來,已在溫州市鹿城區部署3臺,應用于日常巡邏。
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靠特殊的“身形”,“球警官”能夠很好適應不同地形和惡劣環境,在短時間內接收指令,隨后自主執行追蹤、格斗、抓捕等警務任務。目前這款機器人還可加載催淚器等裝備,用于反恐處突等特殊場景。
“球警官”的誕生和應用是近年來浙江公安持續推動警企研聯動的縮影。2024年,溫州公安在展會中發現球形機器人具備靈活快速等獨特優勢,立即同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有關企業進行聯系,啟動針對警務需求的合作研發。

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酉是項目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他表示,匹配公安特殊的實戰場景、警用需求的過程,也是不斷提升產業化能力的過程。經過這一項目的攻關,未來球形機器人將在機場、油田、坑道等更多場景中實現廣泛應用。
浙江省是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在數字安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上,具備扎實產學研基礎;與此同時,警務應用需求也為產業提供了廣闊的“試驗區”。
浙江省公安廳新質戰斗力專班負責人介紹,圍繞打造公安通用、民警常用的“爆款”產品,省公安廳與多家科技創新頭部企業和浙大、之江實驗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院所合作。2024年以來,浙江公安已上報新技術裝備應用項目180余個,部分裝備應用已從浙江試驗成熟并走向全國。
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應用不斷融入、助推業務,也得益于浙江公安近年來依法合規、審慎有序地推動警務場景開放,在安全框架內推動企業脫敏使用公共數據進行研發迭代。
浙江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楊青玖表示,這是浙江省公安機關服務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加快提升自身新質戰斗力的有益探索,二者雙向拉動、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