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修復林地14.2萬畝,保護“三北”防護林4.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26畝,保護草原18.61萬畝;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案件連續三年居全國前列,法院支持率100%;1個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40個案件入選國家級典型案例……三載耕耘,碩果盈枝。為期3年的“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檢察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綜合履職聯動守護生態安全
內蒙古有大興安嶺的林海、黃河流域的濕地、呼倫貝爾的草原,還有“三北”防護林的生態工程,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每一寸土地都關系著國家生態安全。
長期以來,我區生態環境治理面臨一個突出難題:“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如一條河流穿過多個盟市,上游治理了,下游卻出現污染;一片草原跨區域分布,這邊禁牧了,那邊卻過度放牧。單靠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力量,很難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保護。

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檢察院檢察人員開展古樹保護行動。
自治區檢察院針對內蒙古生態特點量身定制“守護方案”,以“四大檢察”綜合履職、統籌聯動,守護生態環境安全。
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是“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之舉。今年4月,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檢察院檢察人員在履職中發現,2023年《內蒙古東部草原沙地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兩個標段地跨科右中旗、扎賚特旗兩個旗縣及三個蘇木,有2萬余畝的“三北”防護林存在造林成活率嚴重不足、管護嚴重缺位,且部分標段已通過驗收,國家項目資金即將給付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態安全,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風險。
隨即,科爾沁右翼中旗檢察院將案件線索報送至自治區檢察院興安盟分院(以下簡稱興安盟檢察分院)。興安盟檢察分院啟動兩級院一體化辦案機制,通過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制發《國有資產流失風險預警函》、召開座談會等有效措施,督促行政機關及時、依法履行沙地治理項目的監管職責,運用法治手段守護了“三北”工程的建設。
“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啟動后,自治區檢察院持續深化與生態環境、水利、林草等部門協作,先后部署“檢察公益訴訟服務綠色低碳發展”“檢察公益訴訟助力荒漠化綜合防治”等專項監督行動,聯動守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2023年以來,全區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領域案件8168件,制發檢察建議5268件,提起公益訴訟573件,以檢察之力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一體推進構建高水平保護模式
進入9月,呼倫貝爾大草原秋意漸濃,鄂溫克族自治旗某林場內,新播種的草仍然有勁地生長著,它們“聯合”新裝的網圍欄,將沙土牢牢鎖住,這都是“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的“功勞”。
該林場是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施業區內多處林木枯萎、植被缺失,自2012年起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治理前高達3萬余畝。

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檢察院檢察人員巡查河道,織密河道生態“防護網”。
2023年6月,鄂溫克族自治旗檢察院在專項監督中發現這一線索。因該區域跨鄂溫克族自治旗與新巴爾虎左旗,兩地檢察機關聯合開展公益訴訟調查后,將線索移交至呼倫貝爾市檢察院。
2024年12月27日,呼倫貝爾市檢察院向呼倫貝爾市有關行政機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指導協調下屬單位制定綜合治理方案,加強林草地巡查與荒漠化綜合防治。今年7月,該院跟進監督了解到,當地政府已投入4100萬元補植草原、3291萬元安裝網格紗帳。目前,已播種草籽、安裝網格紗帳18000畝,沙化地治理成效顯著。
“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包含山林、河湖、草原三大保護協作統一行動。每一項都有明確的“主場”和“靶心”:山林保護協作統一行動以大興安嶺為“主場”,以“三北”防護林工程為重點,檢察機關重點守護森林資源,打擊盜伐濫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行為;河湖保護協作統一行動以黃河和“一湖兩海”為“主場”,以水資源保護為重點,檢察機關從清理河道“四亂”到監督水土保持,從治理污染水域到追繳生態修復費用,全力讓每一滴水變得更清澈;草原保護協作統一行動以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為“主場”,以荒漠化防治為重點,檢察機關嚴厲打擊違法開墾草原、超載放牧等行為,讓草原綠起來、“肥起來”。
3年來,全區檢察機關立足地方特色,構建起銜接順暢、配合有力、監督有效的高水平生態保護機制,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部署開展“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集中整治”“依法嚴懲盜采礦產資源犯罪”等專項活動,審查逮捕破壞生態環境犯罪904件1379人,審查起訴5966件8213人,讓法律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凝聚合力織密生態環境保護網
生態保護是一場硬仗,檢察機關在推進“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中時有挑戰:如生態案件涉及水土保持、碳匯核算等專業領域,對檢察官的知識儲備要求極高,需要專業來支撐;跨區域協調難、生態修復周期長等也是檢察機關的辦案難點。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檢察院檢察人員實地查看涌豐渠修復情況。
自治區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張云龍說,針對辦案中難點堵點問題,該院拿出了務實解決辦法,通過強化專業支撐,組建骨干專案組,聯合生態環境、林草等部門的專家共同論證,讓辦案更專業;建立“三級院一體化辦案”模式,深化“林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多方合力,構建起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新格局;邀請3300多名“益心為公”志愿者、聘請公益訴訟守護人和群眾代表監督辦案質效。
“內蒙古檢察機關以‘釘釘子’精神,守護生態安全,高效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7月,15位全國人大代表走訪調研內蒙古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時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我們將持續完善‘林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建立跨區域生態檢察協作聯盟,讓‘上下游、左右岸’治理真正實現‘同步同行’。”自治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趙國華表示,“我們還將緊盯荒漠化綜合防治三大標志性戰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大涉生態公益訴訟辦案力度,讓內蒙古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持續助力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