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么快就幫我解決了難題,現在我既能安心工作,又能照顧好孩子,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綜治中心調解室,栗女士緊握調解員的手,眼眶濕潤。這位正處于哺乳期的媽媽,因企業改制調崗問題陷入困境,最終在綜治中心的幫助下,與企業達成了妥善的解決方案。
相似的場景,在呼和浩特市各旗縣區綜治中心每天都在發生。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機制,讓群眾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化解煩心事”。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上萬起,化解率超過90%。

“綜治中心讓事情有了轉機”
“四家用熱單位長期不結款,我們資金壓力特別大,連采購供暖物資都受到了影響。”呼和浩特富泰熱力公司新華東街供暖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周先生至今還記得那場持續數月的欠費糾紛,就在企業準備提起訴訟時,新城區綜治中心主動找上了門。“他們不是簡單地把我們叫到一起開會,而是提前把每一筆賬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周先生說:“原本可能要打一年官司的糾紛,最終在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悉心調解下,不到一個月就得到了妥善解決。”
“過去老百姓有了矛盾糾紛,往往要跑好幾個部門,程序復雜且時間較長。現在只要走進綜治中心,就有專人引導、分類處理,還能多方聯動調解,省心又高效。”談起綜治中心的變化,新城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孫愛萍欣慰地說道。
呼和浩特市各旗縣區綜治中心運行以來,嚴格按照“五有”標準建設,整合多部門資源,實行“常駐+輪駐+隨叫隨到”工作機制,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其中,新城區綜治中心共受理糾紛6343件,化解4758件;賽罕區構建起三級聯動體系,區級中心今年受理糾紛553件,鎮街級受理糾紛575件,化解率顯著提升;回民區糾紛化解率達95.07%;托克托縣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6%。高效的化解工作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只進一扇門、化解煩心事”的便利與溫暖。

“我感覺天都亮了”
“他們不僅幫我們算清了賬,更修復了姐妹情。沒有他們,我們這個家可能就散了。”賽罕區昭烏達路街道的一起家庭糾紛因土地征收補償款分配而起——任某花老人去世后,名下土地份額的補償款歸屬問題成了導火索,讓本應親近的姑嫂形同陌路、勢如水火。
“雙方對立情緒嚴重,連面都不愿意見。”賽罕區綜治中心友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劉亞斌回憶道。面對這一僵局,他先從村委會調取了20多年前的土地承包檔案,一頁頁翻查原始記錄。“這塊地是1998年劃分的,當時您的母親還在世,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相關繼承法規,這部分補償款應依法分配……”劉亞斌把復雜的法律條文轉化成當事人聽得懂的家常話,耐心向雙方釋法析理。
“我們幫她們一筆一筆核對每塊地的面積、補償標準,數據擺在面前,誰都覺得公平。”更關鍵的是情感的疏導,劉亞斌一次次上門,有時在嫂子家耐心做思想工作,有時陪妹妹在村委會調解到日落,喚起了一家人過往和睦共處、其樂融融的記憶。
“那天在調解室里,劉調解員對我說‘你們是一家人,不能為了錢斷了情。’”小姑子任女士紅著眼眶說:“我當時眼淚就落下來了。”經過多輪溝通,姑嫂最終冰釋前嫌,手拉手坐在一起,達成了分配協議。
在和林格爾縣,剛被調崗又遭欠薪的張先生一度情緒崩潰:“我孩子剛上初中,家里就靠我這份工資生活……”和林格爾縣綜治中心接案后,當天就組織人社、法院、工會三方介入。“他們不是簡單的施壓,而是真心幫企業想辦法,努力為我解決難處。”最終,企業不僅結清了欠款,還為張先生安排了合適的崗位。“走出中心那天,我感覺天都亮了。”張先生高興地說。
一起起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得益于綜治中心的實體化運行。據悉,各旗縣區綜治中心積極推行“五辦”即“接辦、交辦、督辦、代辦、商辦”流程,并結合“三段式”“兩類終結”“三單兩函”“一案一卷”等制度流程,確保每一起糾紛都有人管、管到位。

“謝謝你們讓我還能相信公平”
“4年了,我以為這錢永遠要不回來了……”農民工賈先生和工友們完成牧場安排的工作后,卻被雇主拖欠工資長達4年之久。沒有合同、沒有欠條,連老板都找不到,孩子們等著交學費,那段時間,他整夜睡不著覺。為此,他走進了土左旗綜治中心,但當時并沒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工作人員耐心傾聽事情原委后,迅速將案件交辦至勞動監察部門,并啟動“商辦”機制,召集信訪、農牧、公安、法院等部門進行多方協調。
“會上,各部門一起給承包方講政策、擺事實,使對方當場承諾一周內結清我們的工資。”拿到8萬元拖欠工資款那天,賈先生專門給調解員發了一條短信:“4年了,謝謝你們讓我還能相信公平。”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通過建強基層綜治中心、創新“微治理”模式,全力推進“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其中,回民區構建了三級綜治工作體系,在社區層面建立了“鐵三角”微治理機制;新城區推動黨組織向基層延伸;賽罕區實現229個村(社區)綜治陣地標準化,推選樓棟長7394名;清水河縣城關鎮劃分81個網格,配齊網格員和黨小組,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絡。同時,各旗縣區還通過明確政法委員職責、規范場所功能、優化網格設置、加強網格員保障等舉措,全力夯實基層基礎,使綜治中心成為風險防控的“前沿哨所”。
從解決企業陳年欠賬到化解家庭內部積怨,從保障農民工辛苦錢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呼和浩特市各級綜治中心正通過其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實現高效化服務,悄然改變著基層社會治理的面貌。“綜治中心不是簡單地多掛一塊牌子,而是通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流程再造,實現基層治理從‘碎片化’到‘系統化’、從‘管理本位’到‘服務本位’的轉變。”呼和浩特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主任趙瑋告訴記者。
綜治中心不僅是化解矛盾的平臺,更是凝聚人心、傳遞溫度的紐帶。隨著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呼和浩特市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有矛盾找中心”成為群眾的普遍共識,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首府、法治首府筑牢根基,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貢獻“青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