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天氣已漸漸轉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邊境管理支隊川井邊境派出所的“馬背護邊隊”如往常一樣,穿梭在邊境線上,認真開展巡邏踏查和安全檢查。

馬背護邊隊
這支隊伍自2023年6月成立以來,已累計開展邊境巡邏踏查2000余公里,有力維護了邊境地區的安全。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內蒙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十四五”時期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以更加務實高效的舉措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
胸懷大局,筑牢安全防線
前不久,呼和浩特市國家安全教育基地政治安全主題館正式啟動運行,通過圖文、實物科普展覽、影視互動等形式,讓參觀者系統學習了國家安全法律法規。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內蒙古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力做好維護國家安全工作。
內蒙古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重點學習內容,有序開展“七進”活動,實現盟市巡講培訓全覆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學第一課”等主題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共同守衛祖國北疆。堅持全方位布局、全領域謀劃、全社會動員,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一系列舉措的持續推進,讓大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斷厚植著安全根基。
強邊富民,夯實邊關之固
10月11日早晨,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銀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戍邊夫妻”警務室負責人徐乃超和妻子李文娜剛吃過早飯,就驅車開啟了檢查邊境設施、巡查轄區治安、開展幫扶服務等工作。

徐乃超和李文娜在邊境巡邏。(資料圖)
在邊境線上扎根、融入當地生活,一位位“流動的哨兵”、一群群“有生命的界碑”,共同筑起鋼鐵長城。
內蒙古堅持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不斷健全邊境聯防體制機制。全面推行草原110、“紅色堡壘戶”、蒙古包哨所等有效做法,設立抵邊和流動警務室,增加護邊員數量。加快“智慧邊防”建設,不斷提升邊境管控智能化水平……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日益牢固。
“你的微笑讓賽烏素嘎查更美。”在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蘇木賽烏素嘎查的“村史館”內,由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照片組成的“笑臉墻”和一幅收入增長變化圖定格幸福、傳遞信心。該嘎查通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鄉村旅游等,集體經濟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內蒙古針對邊境地區“水電路訊”難題,推動落實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累計投入203億元,建成供水井2058眼,建成水窖1883個,新建改造供電線路9746公里,貫通各等級公路1676公里,建成邊疆基站633座,鋪設光纜6966公里,極大提升了基礎服務保障水平。
內蒙古以邊境之安保邊疆之穩,以興邊富民之果讓祖國北疆風景線更加亮麗。
善治有為,共繪和諧“楓”景
平安,是民生最基本的底色。
9月10日,包頭市公安機關啟動“千警進萬家”活動,民輔警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要求,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網絡,更好實現“零距離”服務群眾。
在通遼市科爾沁區,團結街道不斷完善黨小組+網格員+單元長(聯戶長)的“鐵三角”基層微治理體系,推動問題在網格內發現、服務在網格內提供、矛盾在網格內化解,真正把網格打造成平安建設的基礎單元。
內蒙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常態化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系列專項整治;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解決煩心事;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部署推動“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應用”三年行動,持續優化調整“1、3、5分鐘”快反處突區域設置,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8%以上;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依法嚴懲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一項項有力的舉措,映射出平安內蒙古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堅實足跡。
決勝“十四五”,聚力向前行。時間的刻度里,內蒙古以奮斗的姿態全力守護北疆安寧,書寫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