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元欠薪拖了大半年,沒想到在縣綜治中心跑一趟就有了著落。”不久前,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務工人員韋杰捧著錦旗到縣綜治中心致謝。
這起跨區域欠薪糾紛,通過中心聯動人社、司法行政機關及法律援助律師“一站式”調處,僅用5天便促成企業履約付款,成為貴州全域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我們緊扣‘五個規范化’和‘兩個橫向到邊、兩個縱向到底’要求,把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的‘終點站’、平安守護的‘前哨站’。”貴州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貴州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納入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緊扣以“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為目標工作思路,構建“縱橫貫通”的運行體系,橫向聯動行業部門,縱向分級分類建設,讓“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成為社會共識。

匯集訴求讓中心轉起來
“張某在我家賓館租住幾個月了,錢沒付清,多次追討無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來到綜治中心,法學專家半小時就給我講清了法律依據和相關流程。”群眾王先生的經歷,是畢節市織金縣推出“周三有約”法律服務機制的生動縮影。
“群眾多跑”變“一站服務”,“多處咨詢”變“精準釋法”,該機制實施以來,主動到綜治中心尋求幫助的群眾越來越多,中心運轉得更加流暢。
據了解,在貴州,一套“統一受理、分類流轉、閉環化解、督辦問責”的運行機制已全面落地,為“匯集矛盾”提供堅實支撐。線下“一個窗口”、線上“一個平臺”同步受理群眾訴求,多渠道矛盾盡數歸集;對線下糾紛開展“訪訴引調”,線上訴訪事項由縣級處理、糾紛警情由鄉級主理,確保矛盾不遺漏。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貴州省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流轉矛盾糾紛95.23萬件,72.23%信訪類糾紛、51.09%非警務警情、23.97%民事糾紛訴訟被導入法定程序依法化解,刑事案件、命案同比分別下降13.62%、9.36%,信訪總量及國家級信訪量同比下降7.09%、3.58%,安全感測評中,94.5%受訪群眾認為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處理。

統籌協調讓部門忙起來
走進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類案調解室、法律服務窗口、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8家單位及兩個行業性調委會常駐辦公。“以前辦事要跑四五個部門,現在‘進一扇門’就能找到對接窗口,有的糾紛當天就能解決。”市民吳嵐的稱贊,正是貴州通過統籌協調讓部門“動起來、忙起來”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標準化陣地,正在貴州全域鋪開,為部門協作打牢基礎。按照“統一建設標準、集中力量入駐”的思路,貴州明確各級綜治中心正門只掛綜治中心標牌,突出安全統籌定位;縣、鄉兩級按人口、經濟、糾紛量分三類建設,村級與黨群服務中心融合辦公,全省88個縣(市、區)綜治中心平均面積達1572平方米,縣、鄉“三區”(即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規范建設率分別達98%、90%,村級“一窗兩室”實現全覆蓋。
綜治中心為什么效果這么好?“因為綜治中心有各相關部門咨詢窗口,律師、法官、專家講法說理,群眾聽得進去、愿意信服。”這是記者在貴州省各地綜治中心采訪期間,得到干部、群眾最多的答復。
據介紹,為確保部門協作高效運轉,貴州省內(區)縣級綜治中心,均建立由黨委副書記牽頭協調、縣級領導輪值駐守、政法委副書記常駐的管理制度。同時,公檢法司、信訪、人社等部門及前五類糾紛調解組織常駐率達100%,民政、住建、衛健、婦聯等部門入駐率超90%,12個重點行業矛盾糾紛專家組隨叫隨到,1.6萬余個職能部門賬號實現線上入駐。
例如,貴陽市觀山湖區綜治中心制定提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運行成效的“十二條措施”,整合政法各單位力量分組跟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成功率提升14.58%;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積極推動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等功能模塊落地,確保達到“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標,讓“部門忙起來”的成效切實惠及群眾。

一站化解讓口碑樹起來
“夏某出監后揚言報復前妻及其現任丈夫,涉及六盤水、畢節兩市三縣,請求跨區域協同處置。”2024年3月,六盤水市鐘山區綜治中心通過貴州省綜治信息系統,將這一高風險糾紛工單上報至省綜治中心。貴州省綜治中心迅速推送至畢節市,同步調度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織金縣綜治中心,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婦聯等部門介入調解,最終促使夏某放棄報復念頭。
這起跨市州糾紛的高效化解,是貴州以“一站化解”贏得群眾認可、樹牢口碑的典型案例之一。
按照貴州省委政法委統一部署,貴州省綜治中心建設了覆蓋全省,縱向貫通省、市、縣、鄉、村、網格六級,橫向聯通40多個職能部門的貴州省綜治信息系統,構建起信息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實現多部門、多層級、多區域矛盾糾紛高效協同聯動處置。
在貴陽市,貴州省綜治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后,一線調解員查詢糾紛關聯信息的時間從三五天壓縮至3分鐘,調解工作更加精準有效;遵義市依托貴州省綜治信息系統與12345熱線深度融合,通過基層排查走訪、線下直接受理糾紛等,實現糾紛全量匯聚,群眾訴求“7×24”小時響應。今年以來,該市排查受理矛盾糾紛近21萬起,已辦結20.5萬起、穩控2049起,提級干預23起。
不僅如此,貴州省綜治信息系統還引入國產大模型技術構建風險智能預警體系,解析近10年命案數據,提煉100余個預警標簽,按“紅橙黃藍”四級對糾紛進行自動分色預警,解決了人工研判標準不統一、研判效率低的問題,高、中風險信息同步直推縣委政法委書記。2025年1月至10月,全省通過平臺預警處理紅橙風險事件近兩萬件,排查重復糾紛重點人員1.5萬余人。

督辦指導讓效果實起來
實戰化調度督辦讓機制“不懸空”,是“效果實起來”的關鍵保障。
根據規定,全省各縣級綜治中心每日開展“訪情、警情、訴情、輿情、社情”五情監測,確保矛盾及時介入,常態化分析矛盾高發領域、地區,從源頭減少矛盾增量,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對調解未成功事項,有序引導進入仲裁、復議、訴訟等法治化途徑解紛,確保矛盾化解有后續、有實效。
實踐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對部門辦理程序及結果全程盯辦,根據化解效果形成正、負面評價報告,分別抄送組織、紀檢監察部門,以監督倒逼責任落實。畢節市七星關區綜治中心與公安機關基礎管控中心“雙中心”聯動,通過數據碰撞排查精準推動責任單位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從源頭守住群眾安全。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絕非簡單的陣地建設,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貴州基層的生動實踐,是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時代化的創新探索。”貴州省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最多跑一地”的為民初心、“閉環化化解”的系統思維、“人力數據雙集中”的資源整合、“樞紐預警督辦”的功能定位,破解西部欠發達地區平安建設難題,讓平安根基更牢固、法治信仰更堅定、群眾獲得感更充實。




